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重建失去的自信

2019-04-29 08:39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林伟贤老师说,你认为你行,你就行,这是行销成功的秘诀,也是所有事成功的秘诀。因为,一个人是什么,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什么。相信自己能行,就一定行。坚定自信,才会想方设法促使潜能发挥,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思维方式(心态)正确的人达到他的目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思维方式(心态)错误的人。有一句俗语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话无不表明自信的重要性。

  林老师还告诉我们的“你认为你行,你就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一步进入角色。

  从下决心做一个成功的人那一刻起,就马上从状态(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行为状态)上把自己当成已经成功的那一个人。

  比如说你想当一个企业家,从今天开始就要以一个企业家的心态、思维模式和眼光来学习,来观察,来分析,来处理身边的事情和关系,而不是等奋斗到快当企业家了才来这样做。那样不行,要一步到位。

  乔·吉拉德192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贫民窟里,他从懂事时起就开始擦皮鞋,卖报纸,然后又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35岁以前,他是一个失败者,朋友都弃他而去,他还欠了一身的债,连老婆、孩子的吃喝都成了问题。他还患有严重的口吃,换过40多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卖汽车,步入推销生涯。

  刚刚接触推销时,他反复对自己说:“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他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于是以极大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推销工作中。只要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他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同时也推销自己。三年以后,他成为一位出色的推销员,被吉尼斯世界记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生命的蓝图已不是“我未来要如何如何”的将来进行式,而是“我未来如此,现在应该如何”的正在进行式。未来不是名词,未来是动词。从现在起,我们就是成功者,其中所有的过程都是正确执行成功的程序而已。因此,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已经很清晰了,就要认为已经拥有这样的心态,这样,你就会进入最能有效地帮助你实现愿望的状态。

  所以,你想是谁,你现在就是。

  不管是谁,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需要运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和战胜它们。其中,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提升自信的方法有:

  第一,描绘成功的蓝图。

  可以在自己的心中描绘一幅希望实现的成功蓝图,然后不断的强化这种印象,使它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漠。最重要的是不要总想着失败,也不要怀疑此蓝图会不会不能实现。因为怀疑将会对蓝图的实现造成威胁性的障碍。

  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树立起坚定的必胜信念,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怀疑。在我们实践家知识管理,就有一个基本信念: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承认:“我已经失败了。”

  第二,建立扎实的知识储备。

  这是建立自尊、提升自信的基础。自信是对自己才能、知识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充分肯定。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自信就失去了基础。所以,必须要勤奋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广泛涉猎与自己工作相关领域的知识。

  第三,找到自己的偶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找到一个与自己境况相似,然而最终获得成功的榜样,用他来不断地督促自己,激励自己,成为推动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四,肯定自己的优点。

  自尊者必自信,从不妄自菲薄。提升自信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比如,你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的长处和成就,在工作中,可以时时用它来激励自己。事实是从没有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在总结时,可以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为你的清单提供信息,因为来自别人的积极反馈比来自自身的反馈更能增强信心。

  第五,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天用强而有力的语言重复十遍这样的话:“我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奇迹”、“只要我想,我就能”、“我是最优秀的”。

  第六,和乐观的人交朋友。

  多与了解自己的乐观的朋友在一起,不要向诱惑低头,也不要浪费时间去阅读别人不幸的新闻。乐观的朋友能够向你提供有效的忠告,消除你的自卑和不安,树立信心。

  第七,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

  在自己奋斗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去帮助别人,就像别人帮助自己一样。由于帮助了别人,你会找到更多事业上的支持者,使你的工作更加顺利,从而增强你的自信。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