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人际关系 能决定成败吗?

2019-03-07 14:50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编辑说话

  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自上期本版刊出赵先生的求助邮件之后,解决方案纷至沓来。以下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赵先生的困扰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自省职场人生。

  ■个案实录:

  我大专毕业已经十年多了,毕业后就进了一家跨国企业工作。工作中才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都还给了老师,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总是格格不入,同在一个办公室却像陌路人。后来,我自考了企业管理本科学位,还选修了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卡耐基交往艺术等,从中体察到自己工作中的挫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失败的人际沟通能力。

  于是,在之后几家单位,我尽量与身边的每个人保持友好,不加入任何的小团体,也从不说长道短。工作上兢兢业业,循规蹈矩,领导交办的事情总是认认真真,同事托付的事情也是尽力而为。可是,即使这样总是有个怪现象发生,就是初到一处无论领导还是同事对我都是器重和另眼相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遭遇冷淡、打击,甚至抛弃。对我的人品、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虽然都给予肯定,但是就是不愿给予重用甚至不愿长期留用。

  十几年来,工作总是不能稳定下来。我觉得自己肯定有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相当严重。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以前我总是不认命,30岁后我越来越觉得这话有道理。我现在又面临失业,原因依然是不能很好地沟通。我非常痛苦,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在哪里,自己能否适应当前的社会,能否摆脱心灵的枷锁获得事业的腾飞和幸福的生活。希望你能帮我,谢谢!赵先生

  ■解决方案(一)

  性格里的力不从心让你无法与环境“亲近”发言者!心理咨询师游涵

  赵先生:您好!看了您在青年报上阐述自己的问题,我个人有如下浅见:

  一、看了您的陈述,我认为问题在于人际关系,而不在于您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这是您本人的问题,而不是外因(拿学位或职称)所能够解决的。

  二、你隐隐地感到您的性格里有一种力不从心,及对合作关系(亲近关系)的不确定性。这里主要是您对自己在团队(大家庭)中的地位缺乏自我认识,不知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评价自己。

  三、所以,您为了掩饰这种不安全(不确定性),便花了大量的精力用于创造“硬件”,希望它们能为您的被动局面负责。可它们并没有“尽到责任”。

  四、您的第二段描述给我一个清晰的画面,仿佛您置身于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您不被接受,为了让亲人接受,您尽量表现得好,但后来他们还是由热变冷,让您感觉到失落和挫伤。我认为您幼时可能有类似经历!它让您至今与环境“无法亲近”。

  五、在您的描述中提到过领导,因此在您幼时的经历中,可能对权威人士,如父兄或老师有较深刻的印象,如果与此有关,您不妨去追忆一下当时的事件。目的在于“解铃还需系铃人”。

  六、这一切要在心里完成,而并非找当事人。然后用现在的力量去改变当时的事件,帮当年的自己表达出不敢说出的感受,如果需要,可以请咨询师协助。因未曾与您见面,所以只能通过有限的语言文字来判断、分析,若有失误,敬请见谅!

  ■解决方案(二)

  别太苛责自己发言者!董秀民

  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有的人天生情商很高,有的人注定不谙此道,也许你就是这样一位“天外来客”。

  但既来之则安之,你完全没必要为此自责。这个社会需要合作,也需要个性。你说你换过好几个单位,每次都是人际关系不好所致。你的判断过于武断。现在我国处于一个改制的过渡期,频繁换工作是很正常的。我周围有很多朋友就是这样,换工作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换了也就换了,绝不苛责自己。被老板炒鱿鱼时是老板不好:有眼无珠,害怕下属超过自己,或者是企业效益不好,他自己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炒老板鱿鱼时更是老板不好:加班加点克扣工钱……所以,你别老从自己身上找缺点,要相信自己的品德,没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你说你本分为人,不加入任何一个团伙结果不被所用。我想你一定读过鸟兽大战蝙蝠夹在当中的寓言。你好比那个立场不鲜明的蝙蝠,没有任何一方收留你。人说职场如人生,在条款完善的显规则下有许多潜规则,在一个团体内部人人遵守,才能被团体接受。人是社会的动物,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交天才,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潜规则,成为团体的一员,享受来自集体的力量和庇护。平常人总是要寻求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为了与集体达成共识,他有可能放弃自己原本相反的观点。还有少数人,因为个体意志坚强、心理成熟,可以做到不为外力所动。恭喜你,你就是这少部分心智成熟者,你个性十足,你不会违背来自内心的信念。但你现在在怀疑,这是你痛苦的地方,其实无论是前进一步还是后退一步,你都能获得一个心平气和的人生,等着自己慢慢蜕变吧。不过后一种坚持己见的做法可能比较难,它需要相当强的个性。你现在如此痛苦,问题在于你得不到周围世界一丁点的肯定,其实如果你有哪怕一个朋友倾诉,你就会获得强大的力量,也许你孤独太久了。所以交几个好朋友吧,也许你根本不必要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工作能力,但一种沟通、认同、归属感,会让你获得意外惊喜。你也可以试着改变自己,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里,大多数人选择的规则总有道理的,可能真的是最简捷有效的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方法,但前提是你要放弃自己的坚持。

  ■解决方案(三)

  自卑和自信是一对能量发言者!李宝珠

  通过赵先生的来信,我感觉赵先生的心理困扰来源于自我认同。一方面首先由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产生了自卑感和无能感,心理上感觉自己很弱小。所以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的弱小感包上一个壳,通过疏远同事领导来对自己保护,以免受到伤害。尽管赵先生后来通过自考取得了企业管理本科学位,选修了人际交往等。但是内心的自卑感没有解决,所以尽管工作兢兢业业,与同事保持友好,但是有很强烈自卑感的人会使别人感觉到心里不舒服。不被长期留用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实人的潜意识中会有众多不同层面的自我。赵先生可以尝试在内心中和自己对话,首先接纳完整自我,包括自我中积极与消极的部分。找到内心中充满自卑感的那个自我,和他进行交流,帮助他找到自卑感产生的原因,给予他支持与关怀。当你在内心这样进行对话的时候,你的这个自卑的情结就会松动,情绪就会发生变化。自卑和自信是一对能量,当自卑的感觉被关怀到的时候,这个能量就没有那么强烈了,自信的力量就会增长。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有弱小的,需要被关怀的部分,当我们经常去关怀内心这部分的时候,我们才能摆脱心灵的枷锁,自由地生活。

  ■解决方案(四)

  重沟通更注重个人能力与业绩发言者!那七

  这个个案表面现象是“沟通”,实际是“业绩”问题。我觉得根子在你没明白职场安身立命关键是什么。

  搞好人际关系、努力工作、不搬弄是非,这些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你在工作上有成就、产生经济效益。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单位有个女同事,特别热情,爱帮助人,谁有困难只要提出来,她一定全力以赴去操办,有时甚至请假,大家都觉得她是个大好人,有事第一个想到她。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帮助别人、与人沟通方面,真正用来钻研工作、继续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呢?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新的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甚至办公设备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努力学习,迅速掌握,跟上时代,无疑是自砸“饭碗”。她哪方面都不精,电脑不会传图,简单的图表不会做,写报告行文不规范,填报表错误百出,外语不通,像“万金油”,有不多,少没事。单位准备扩大业务,需要进一批外语人才,裁人名单上第一个就是她。因为“万金油”的地位谁都可以替代,单位不是慈善机构,发展需要技术专业人才。

  任何一个人要在职场站住脚,必须有别人无可替代的“特点”。如果老板不是你的家人,你就必须有“强项”:或是熟练的专业技术,或是广泛的客户关系,或是创业元老股东代表,如果以上都不具备,你就必须特别勤奋。只与同事搞好关系,远远不够,况且世态炎凉,有人利用你也可能。老板喜欢能够独当一面、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人。

  说点自己的感受。我也是30多岁的时候觉得工作不顺、人际关系不顺,很想与上级和同事搞好关系,但人家早有自己的小团体,怎么努力也排斥在外。后来我想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靠自己的努力,掌握一项别人不可替代的“本领”才是上策。因为是学中文的,有“万金油”嫌疑,但做好了照样是“本事”,因为哪个单位都有文字工作。我本职是管理者,但主动做“分外”的文字工作:开会的新闻稿、工会的活动报道、新项目的推介材料,无论大小都认真做,凡是经手的文字都反复推敲,每篇稿子都改几遍,我告诉自己,署了名就让它成“品牌”。这是个枯燥的过程,是积累也是磨砺,必须经过的。几年下来,慢慢地同志们认可了,领导也有惯性思维“让××看看再发”。上级宣传部门认可我的稿件“免检”。几次人员调整都顺利过关,虽然我专业不对口,但经过努力评上高级职称。最后要说的是你还年轻,不过30多岁,无论做什么都不晚,可以重新开始学习任何事情。更可贵的是你已经认识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讳疾忌医,这就是良好的开始。你沮丧地说“非常痛苦,因为又面临失业”,其实,不如把它看作是一次新的起点。踏踏实实学一门手艺,老老实实从底层做起,只要努力肯定成功。

  ■解决方案(五)

  如果你是一个好士兵的料子那就做个一等兵好了发言者!胡杨

  30岁是一个人在职场上经过拼搏逐渐站稳脚跟的时候,俗话说三十而立。这位朋友不但没有“立起来”,反而遭遇失业的危险。

  大专毕业就进了跨国公司工作,而且很早就认识到了自己沟通能力有问题,在进修管理专业的同时,也着重选修了沟通艺术相关的课程。可以说这位朋友的起点不错,努力下去,应该有光明的未来。但是事情并非如此。他自认为,自己职场不如意“原因依然是不能很好地沟通”。

  我想反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对于一个人的人品、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都给予肯定,但却不予重用或者长期留用,原因会是什么?

  我想,不会是这位朋友说的“人际关系”问题,其职场“怪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他没有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打造出自己独特的专业技能。

  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员工哪个单位不欢迎呢?除非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业务能力依然没有提高。比如虽然工作多年,但是所干的工作,一个大学毕业的新人就能完成,那么为了成本的考虑,公司当然会聘用新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快乐男声”比赛。有评委在某实力派歌手被淘汰的时候,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个实力不抵人气的时代!”   其实认真思考并非“人气战胜了实力”,而是可塑性的问题。那位被淘汰的歌手年近30岁了,而且演唱风格基本定型,就潜力和可包装性来说,不占优势。

  在职场上也如此。每个职场中人都要考虑自己的潜力在哪里?如何练就自己的金刚钻?就是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

  这位朋友很可能吃亏吃在:过度在意了“人际关系”,而忽视了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特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取长补短。

  退一步说,如果真的如这位朋友所说,是性格问题,那么你完全可以去寻找一个不用太多人际交往的工作岗位。

  职场定位相当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好士兵的料子,那就做个一等兵好了。

  当然,人际关系在职场上就像润滑剂,好好利用你会如鱼得水。但是不至于起到决定作用。所以,请这位职场“失利”的朋友,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坦诚地与以前的同事、领导说一说,听听他们的分析和意见。多听别人的意见比自己在角落里瞎琢磨要强,而且事半功倍。

  第二例个案征询解决方案

  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我都没有怎么好好说过话了,不是不喜欢,而是非常想说,只是身边的朋友太少,也感觉不到和朋友会有共同语言。

  觉得自己蛮奇怪。有时候真的很多想法都和别人不一样,有的时候连门都不愿意出,出门就觉得每个人都好圆滑,每个人都在向你显示他自己的地位、金钱,让人觉得很累。可是越不说话,越觉得孤单,越孤单,越觉得无助,越无助,越是没有朋友,以至于现在都感觉自己好像不敢去面对每一个人了。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比较好强的女生,总觉得这样的自己不行,可却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如何去适应,有的时候看到朋友们在一起高兴地聊天,会觉得自己为什么和他们没有的说呢?其实自己虽然不像他们一样天天嘻嘻哈哈,但内心是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的,可朋友总是感觉不到,甚至会觉得我很难接触,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郁闷的时候就会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朋友,越是回忆,就越会觉得自己失去太多,不懂得珍惜。真的不知道如何拯救自己,有的时候甚至会觉得活着也好累,好像自己就是为了责任,为了别人而活着一样。

  重要启事

  华夏心理公开课堂举办“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讲座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困境:工作、家庭、子女教育、人际关系……这时需要合理地排解,消除压力。现代人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生存技能――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7月21日上午,北京华夏心理培训学校特邀中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倡导者之一曲伟杰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轻松智慧的心理学讲座。曲老师将以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教会大家坦诚面对心灵苦恼,将伤痛转变为力量,坚强地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地点: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抢票电话:010-84280728。座位有限,莫失良机。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