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怎样才能不发怒?

2019-07-03 09:10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有人曾问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不发怒呢?”我想就此谈几点个人体会。

  首先,要真正认识到“怒”的危害。

  我们且不讲大道理,先来看一下这个“怒”子的结构,很能说明怒的危害。“怒”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属于形声、会意字。上半部份的“奴”代表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下半部分是个“心”字,代表一个人的态度和动机。它告诉我们,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动机发怒,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地位高的、身份显赫的人,他们发怒的心态是要证明自己的“至高无上”和“权倾海内”的“威严”,其动机是为了“奴役”他人。

  在《论语》中,孔子讲了这样一件事:鲁哀公问一个叫宰我的人:“土地庙应该栽什么树?”宰我回答道:“夏朝栽松树,商朝栽柏树,周朝栽栗子树。栽栗子树的意思是:使老百姓害怕。”这就是“使民战栗”的意思,就是奴役他人的动机。然而,凡是如此这般的人,小怒小败、大怒大败,比如商纣王等。从历史上看,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大多属于“怒者不仁”,因此,农民起义、士兵造反屡屡发生。反而观之,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什么会有“康乾盛世”?其答案再简单不过了:“仁治”胜于“奴役”。很多皇帝为什么在金銮殿上挂一块“一团和气”的金匾?就是为了警示自己凡事不要发怒,以免因破坏了和谐而动摇了自己的统治。

  地位低的人发怒,按照传统的说法,属于“奴性”发作,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说,发怒者不属于地位高、受尊重、有修养的人。孔子说:“色历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孔子说:外表严厉、发怒的人,内心虚弱,以小人来比喻,就是穿壁翻墙的小偷吧。)孔子对这种人的评价是“其蔽也乱,其蔽也狂”。好一个“乱”,好一个“狂”,把发怒者的心态和行为表述得多么败露无余。

  其次,要深刻理解“六个字、六句话”的内涵。

  我把这几个字编辑成几句话:“德为先,诚为尚;和为贵,忍为高;恕为尊,礼为用。”我的解释是:

  德为先:发怒,不是德的表现,因此,凡事先要考虑德行;

  诚为尚:诚,最值得崇尚;诚者,是最高尚的人,因此,诚者自成,高尚的人怎么会发怒呢?

  和为贵:贵和持中,人际关系最可宝贵的是和谐,无和不兴、无和不融、无和必乱。因此,怒是和的破坏者。

  忍为高:人的修炼,最高的境界之一就是忍。无忍则怒,怒而生乱。

  恕为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的最深刻的内涵,也是人们德行修为最受尊崇的境界。

  礼为用:“礼”的意义大矣!可以说,人世间的一切交流能否取得圆满,都“大小由之”。无礼则怒,怒则必败!

  再次,要在价值目标的追求中“思怒、防怒、戒怒”。

  如果您要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就必须搬开前进的绊脚石,就必须远离那些阻止、阻碍你达标的“恶魔”。于是,

  思怒:时刻想到怒的危害,如《易经》所言,做到“夕惕若”。

  防怒:时刻防止自己乱发“无名火”,要“克己复礼”。

  戒怒:要想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和抱负,就必须先得“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虽然,戒很痛苦,但,痛苦之后是幸福。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认识和体会,敬请各位网友品头论足,雅正赐教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你的职场人生将会如鱼得水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