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网络谩骂是这样形成的

2019-06-27 09:14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北大校长郑重其事地告诫大学生们不要在网上骂人,并要将此写入学生道德守则之中,而前不久著名学者张五常也通过博客对大陆学生在网络留言中的骂人现象表示担忧,认为这样可能使学生们失去思考能力,并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我三年前在网上的时间多是下围棋,尽管是下棋,在与网友的对谈中,也多见恶性谩骂语言夹杂其中。后来在网络论坛上发表文章、写博客,骂人的帖子更是屡见不鲜,不仅伤害了网文作者和读者,更让网络空间里充满暴戾之气。一些知名人士因经不住网络谩骂而关闭了自己的博客,因而失去了网络空间的署名发表权利。

  青少年在网络上骂人,既有个人道德修养因素,又有网络空间私密隐蔽的客观原因。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更深层次地思考,中国的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表现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有着较大差距。我曾向一位在德国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了解德国学生的上网情况。她说德国学生更多的时间是用在图书馆或体育场,现实的活动远多于网络上的虚拟活动,而他们这些留学生,在网上的时间也不是很多,除非是查资料,偶尔看一些中国新闻。他们很重视现实性的交往,譬如每周一次聚会,读《论语》或读宗教经典,并讨论交流。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语言表达教育非常缺少,而文字教育超常发达,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学生们有多少时间是在公开表达?但作文却无所不涉,正因为学生们没有公开辩论与表达的练习,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一些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们面对电视采访,语言非常匮乏,只会说一些概念化、模式化的官样话语,少有鲜活的个性化语言,总体感觉现在的孩子在做公共表达时,没有人情味。

  从心理学角度看,严重的压抑造成严重的变态。青少年说出一些恶意话语,深层心理原因是多重压抑下形成的一种语言反抗,一种软暴力性质的反抗。他们认为他们的任何语言表达都是无力的,不会引人注意,只有软暴力语言能够形成足够的杀伤力,以一种伤害反击另一种伤害。

  北大校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给了学生们多少话语空间,多少爱的空间与尊重的空间,多少信任的空间与表达的自由?当校长们决定要拆除北大的重要人文景观三角地宣传牌时,当北大校园里讨论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营”时,学生们是否可以充分行使表达权?当学生们没有公共语言表达机会时,他们的私语言就会非常发达,并通过自嘲、调侃、谩骂、攻讦等方式,来化解心中积蓄的冤屈。我们看到样板戏中阿庆嫂骂刁德一,都是通过旁白的方式唱出心中的怨恨与鄙视,而不是通过公开的指责,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力量不对等,所谓“心中暗骂”这种表述屡见古代各种小说剧本之中,它们都是这样形成的。

  大学不仅要倡导网络语言的文明表达,更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开语言创造机会,通过举办各种公开的比赛,包括网络上的与课堂上的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公开表达能力和文明表达习惯。这样的主流语言发达起来了,学生的内心话语得到正常、健康的表达,暗语言就会逐渐减少。现在人们在热谈京剧与地方戏曲进课堂,我更希望看到大中小学校能开讲演与表达课,让学生们学会讲话与公开的表达(包括发声技巧与行为礼仪)。

  让学生们尊重语言,首先要尊重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们没有公共表达的空间,恶意的暗语言就会无端地散布蔓延。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你的职场人生将会如鱼得水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