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向上沟通法则:把意见变成建议

2019-06-03 09:21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来信疑惑

  我去拜访的一个老客户,第二天给我打电话,说破碎锤坏了。公司服务人员来了一个,看过后没有修理好,告诉客户说:带的工具不全,改天重新过来修理。刚好客户那两天不用破碎锤,也没有说什么,可是等了三四天了,不见人员过来修理,就给我打了电话。刚好今天是星期天下午,我想服务人员也挺辛苦的,就没有上报公司。星期一早上,我马上和公司售后部门联系,告诉公司客户的联系电话。这边我又给客户回个电话,说公司马上安排人员来。

  可是第二天(星期二)下午,客户又打我电话,说:没有人员和他联系。这边我又联系服务部门,接电话的人员说,已经安排服务人员了。我想可能这个人员正在赶往客户的路上。可是到第二天(星期三),客户又打电话给我,我再次联系公司服务部门,服务部门的接听人员已经联系过客户了。到了星期四,我又接到了客户的电话,这次我浑身都紧张,再次联系公司服务部门,接听人员说:给客户联系说星期三过去修理,客户说星期三没有时间,并和客户商定星期日进行修理,客户怎么这个样子啊!!我要了这个任务交给那个服务人员的电话,经过询问:公司服务部门给他联系了两次,他没有和客户联系,到第三次的时候,他才和客户联系,我又问:这次过去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他说可以,问他什么时候过去,明天(星期五)可不可以,他说明天公司要开会。要等开完会才能够过去。到了星期六,我又和这个服务人员联系,他说:公司安排其他人员过去了,他就不过去了。再问他现在在那里?知道他离客户并不远。

  在那几天我很想和客户沟通,可是面对这种情况,我真的没有勇气拨通客户的电话。或许服务人员说的都是真的,可是经过这几天的了解,这种情况在公司真的是很普遍,客户对我们的服务确实是不满意,我想和领导沟通,可是我刚刚到这个公司,在业务上还没有进展。我不知道领导对于这种情况是怎么看待的?听说以前也有一个业务人员在公司也是老提公司的意见,后来离开了公司……真的很郁闷!

  毛老师我该怎么和领导沟通

  疑问解惑

  您好!您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是许多职场人士所遇到的共性问题,那就是由于公司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漏洞,导致其他服务部门不能给予及时的配合使您的工作受到影响,而且甚至会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由于牵扯到不同部门,所以作为一名员工在解决中往往就会出现感到束手无策的情况。可是不解决自己又感到非常难受。

  对于您所遇到的情况,从您的来信中可以看出,由于服务部门工作的滞后和不负责任,不但给您也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可以肯定的是您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引起公司重视的想法是正确的,但需要讲究策略,才不致被动。

  现在您不敢给领导沟通的一个心理障碍是由于以前的同事经常提公司意见而离开,说实话,没有那个领导或上级喜欢一个经常提意见和只说问题的员工,但是问题又需要解决,该怎么办呢?

  尽管没有那个领导或上级喜欢经常提意见和问题的员工,但是没有那个领导或上级不喜欢能够积极给公司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帮助领导和公司改善管理的员工。所以把意见和问题转化成建议就会成为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法则。

  所以我建议您去找领导沟通时,不要只是简单的投诉和提问题,如果只是这样,则很难保证领导会对您有好感。这就有必要您静下心来,把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后,分析出这些问题会对公司造成的伤害,然后根据公司情况提出您的改善建议,重点在于如何防止同样的问题不再重复发生。

  如果您感到自己见到领导紧张,可能会影响到您的沟通,那么您可以首先把这些东西整理成书面资料,先提交给领导(书面沟通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去找领导进行面对面沟通。由于您已经有了书面资料,领导就已经知道了您希望沟通的内容,到时您只需要把重点阐明的观点再提示一下就可以了。

  相信您通过这样的沟通,不但不会让领导对您反感,反而可能会因为您的建议能够解决公司的问题而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奖励。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成为心理咨询师,提升个人能力!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