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从“自然人”到“单位人”

2019-05-08 09:03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仅有知识、能力还不够,还必须完成一个大的转换:

  从“自然人”到“单位人”。

  所谓的“自然人”,也就是“个人”,所做所想随心所欲,完全从自己的情绪和本性出发。而“单位人”也就是“集体人”,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具有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尊重单位的制度与文化。

  有一次,我出差住在希尔顿酒店,酒店里一位普通的服务员给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位十分开朗、阳光的服务员,无论什么时候见她,她的脸上都绽放着使人非常舒服的微笑。很多顾客都和她很熟悉,就像是老朋友一样。

  一天,我到酒店附近的商店买东西,刚好她也在,我发现她当时的神色非常悲伤,和平时很阳光的感觉大不一样。

  和她打招呼时,我看到她的左臂上系了一块黑纱,也就是说,她刚刚失去了一位亲人。但当她看到我的那一刹那,却奇迹般的又一次露出了那种使人感到温暖的微笑。

  我问她:

  “家里有人去世了吗?”

  她回答说:

  “是我的父亲,上个星期去世的……”

  我很惊讶说:

  “平时怎么一点也看出来呢?”

  她继续微笑着说:

  “希尔顿酒店有一条规定:无论如何不能把我们的愁云摆在脸上!哪怕饭店本身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也永远是顾客的阳光。”

  她的话让我十分感慨,也让我更深地认识和理解了什么是“单位人”:

  毫无疑问,亲人去世所带来的巨大悲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但她只是将这种悲痛放在心里,放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而面对工作和顾客的时候,依然保持一如既往的微笑,做“顾客的阳光”。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单位人”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谁都难免有个人情绪的时候,这些情绪很多都可以理解,也值得安慰,但它毕竟只属于个人,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没有理由将个人情绪转嫁到工作和顾客身上。

  我想,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员工,希尔顿饭店才能遍布世界并受到众多顾客的喜爱。

  “做顾客的阳光”,这样的理念并不仅仅适用于服务业,也适用所有的单位和行业。如果能将工作中服务的每一个人都当成“顾客”,当成要给予温暖和阳光的人,那么即使最小的事也能做到最好。毫无疑问,这样的人,也是职场中最有发展的人。

  几年前,我到青岛做培训。一天的课程,有两个人一直站着,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主办方负责课堂服务的小李。

  我讲课的时候,他一直面带微笑站在教室不显眼的角落,一旦发现大家有什么需要,就立即轻轻走上前去服务。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在安静地听课,所以他服务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坐下来听课,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始终站着。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不坐下来,一直站着多辛苦。

  他笑着回答说:

  “您也一直站着啊,我这种做,会显得对您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大家的需求,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这句话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觉得很温暖,我想,凭着这样的素养,他一定在职场上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三年后,我再一次应邀到青岛做培训,举办方仍然是三年前的那一家,但这一次,微笑着站在教室角落为大家服务的已经不再是小李,因为小李已经是这家企业的部门经理。

  对于小李三年就有这样的发展,我丝毫没有感到惊讶,一个时时用“单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将自己当成单位的形象和“金字招牌”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无论是希尔顿酒店那位服务员的微笑还是小李那让人难忘的站姿,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单位人”的风范。

  完成“自然人”到“单位人”的转换,并不只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做的工作,也是不少已经在职场多年的人要尽快完成的转变。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喜欢做的事情、情绪好的时候,对工作才有热情,能够好好做;而面对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人、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工作,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对工作就敷衍了事。这其实就是典型还处于“自然人”状态。

  要完成“自然人”到“单位人”的转变,就需要主动空掉自己情绪、好恶甚至某些个性,而用“单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是等着单位来适应自己,而是让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和环境,让自己的能力和单位的发展紧密相连,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