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专业与事业的错轨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Q: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我却发现这个职位需要通信技术方面的很多专业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作为一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所缺少的。所以我的问题是:我是一直继续大学所学专业干本行成功的机率会比较大?还是转行的成功机率比较大?
徐小平:
你如果对别人的长项不能完全模仿,就应该彻底放弃,寻求自己的特色进行突破。
你真正需要解决的是你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你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谈,与你的老板、同事,还有客户沟通。然后你对你的问题会有一个革命性的认识。
Q:
我现在的职位是产品经理,我负责和第三方厂商打交道,不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任。
我所在的部门里,和我同级别的人都既有管理背景又有技术背景,平均年纪30多岁。我的加入,老板的想法是想给团队带来新的东西,比如我的商业背景和知识。但我发现,我的商业思维目前好像对我们部门的价值贡献并不大。
另一方面,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我却发现这个职位需要通信技术方面的很多专业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作为一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所缺少的。
比如,我手头正在进行的这个项目,就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最近我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恶补这些让人头痛的专业知识。我还记得在刚入职的第一周,老板就给我3本电子英文书,每本500页,要求一星期内搞定。这种补课对工作的帮助当然还是有效果的,但和别的技术出身的同事比起来仍然差得太远。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始终在工作上有一种吃夹生饭的感觉。

我也和一些师兄师姐交流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都说更重要的不是你在工作之前学过没学过,而是在于在进入工作后非常短的时间内能否迅速学习新知识。话是没错,但我仍然认为,在短期内解决我在技术方面的缺陷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我的问题是:我是一直继续大学所学专业干本行成功的机率会比较大?还是转行的成功机率比较大?
徐小平语录
最缺少的高端人才
中国高端人才市场,最缺少的,不是高学位的人,而是理解和适应外企文化的人。
失败的教育体系
如果一个教育体系教育出来的学生,这个体系没有赋予他们从事某项事业的目标和激情,这个教育体系肯定是失败的。
徐小平:
我非常理解你,你的老板很欣赏你,但你自己觉得不行。从你进公司实习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你的状态还是没有巨大的改变。所以你才有这样的疑惑。
如果你觉得你的加入,你在知识结构和经验技能上与其他同事的差异化,并不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价值,最可能的原因是你自身的商业技能与这个职位不匹配,而不是你的商业思维和商业知识没有用。现在老板是不是觉得你的商业背景没有用了?你要非常警惕。如果真是那样,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他却是有用的,你就很危险了。
我觉得职场上存在两种技术:一种是软技术,比如营销和秘书。一种是硬技术,比如IT方面的技术。你的问题是硬技术不过关。比如人人都可以写文章,但很少有人说他会作曲。有无数的文学青年,但很少有作曲青年。这是因为作曲是非常专业的技能,而写作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做的事情。但你做的毕竟是技术行业,你需要迅速地使自己匹配技术上的要求。
其实你要做的不是你自己要怎么样,你要做的是和别人比怎么样。你要和你的同事比较,多想想你有什么特定的优势。王强在演讲里也说,徐小平有什么独一无二?老俞想拼命地学习徐小平写东西,可是还没有赶上。所以老俞就绝不教口语,也不写英文,他就发挥他自己的强项。你看我们这些新东方的领袖都是这样。所以你如果对别人的长项不能完全模仿,就应该彻底放弃,寻求自己的特色进行突破。
比如如果你对技术不精通,你可以带技术人员一起去开会,解决你在技术上的难题。你需要在正确的时候带正确的人开正确的会。这是你应该追求的东西。另外,你还需要加强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我能看出这点来,你的交流沟通能力还有欠缺。你需要给团队带来活力。比如每次老俞要请人吃饭,就想带我一起去,因为他希望有人说笑话,活跃气氛,这样老俞就没有压力了。
还有,你最后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抽象的。你问的是转专业的人是否能成功,这是很宏观的。但你真正需要解决的是你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你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谈,与你的老板、同事,还有客户沟通。然后你对你的问题会有一个革命性的认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分析清楚问题所在,就想逃跑了。如果因为你的肚子痛,你就想开刀了,那是很危险的,你需要先搞清楚症结在那里。
我在《图穷对话录》里写到过两个同样都是本科毕业于新闻系的女孩,一个叫施雨,一个叫鲁明明。施雨立志做记者,但大学四年里,却从未试图对新闻领域里的职业机会和前景有所认识。这样的她当然看不到自己专业和行业的机会。后来又糊里糊涂地考了个哲学系的研究生,但她依然认为自己不具备做记者的资格。在某种程度上,你的思维和她有某种共性。另外一个叫鲁明明的女孩子就非常值得很多人学习。她毕业后没有搞新闻,也没有读研究生,而直接去了北电工作。一开始应聘的就是市场部助理,来找我谈话的时候已经做了两年的市场部助理和秘书。通过这两年的工作,她已经发现一个企业的市场部其实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好的市场部门,就像人体呼吸不畅一样,企业就会窒息衰亡。同时她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那就是成为一个市场方面的专家。鲁明明跟我讲她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首先继续在北电工作两年,等到第五个工作年头开始的时候,去美国读一个名校的MBA。她选中的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因为这个MBA项目里的Marketing(市场)在美国一直都是排名第一。回国以后争取在北电、朗讯、Coco Cola或AT&T这样的企业做一个市场部经理乃至总经理。在我看来,她简直太棒了!这两个例子非常清楚地说明,专业与事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工作实践,只有通过分析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你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与未来发展的道路。
在目前的中国人才市场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量职业等待着人才来填满,老板经理们成天为人才难得而叫苦连天;另一方面,大量人才成天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怨声载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总觉得自己没有生在好时代,没有赶上好机遇。独具慧眼的人,就找到了惊人的机会;因循守旧的人,就错失了千载良机。这其实是人才领域里一个最大的误区。传统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固然有大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外企私企文化的思想肿瘤,但只要把自己按市场规律的需求稍做调整,稍做适应,一个崭新的人才就会诞生。
说说我自己的例子。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音乐学院这样的音乐圣地浸泡了五年。毕业后虽然在北大担任“音乐教师”,实际上从此就远离了贝多芬的世界。离开北大去美国洗碗读书,硕士学位也与音乐有关,但毕业后还是没有从事音乐。过去十几年,从加拿大必胜客送比萨,到北京新东方搞咨询,我什么都做过,就是没有干过自己的本行。学一行,转一行,当代青年就业困惑的幽灵,其实早就在我的身上徘徊!
多年来,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深挫败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作为音乐学院高材生的我老人家,甚至很少欣赏音乐,怕唤醒自己学无所用的痛苦。这个心态,一直维持并折磨我到1996年左右。直到一个偶然的契机,才彻底解除了我对自己的精神折磨,解放了我的心灵。
我记得当时刚刚从加拿大回到新东方。刚刚启动了我为新东方学生做出国咨询的事业。一天,我读到美国《时代周刊》里面,一篇关于OJ辛普逊民事诉讼案败诉的报道——被称之为世纪审判的OJ辛普逊杀妻案,在此前的刑事诉讼案中,OJ被无罪释放,但在稍后的民事诉讼案中,OJ却被两个律师扳倒,被判要为其前妻死亡负责,赔款数百万美元。这个判决,给美国主流民意带来极大的振奋,给了这场美国司法大戏一个闪光的落幕。
《时代周刊》在讲述打赢了这个官司的两位大律师事迹时,有这么一段记述:这两位律师,在读法学院之前,本科专业一个学的是音乐,一个攻的是戏剧:Realizing its hard to make a living as a musician or playwright, they both went to law schools and became lawyers few years later…
“意识到靠音乐、戏剧难以谋生,他们分别进入了法学院并在后来几年里分别成为了律师……”
读到这段话,我心里立即响起了黄钟大吕、京韵大鼓、黄河大合唱……二人转、四重奏、八音盒、九九艳阳天!我眼前立即云开雾出、阳光如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立即想到了我自己!瞧,我这个俗人!居然为自己改行从良而内疚!既然这两个放弃了音乐、戏剧的人改行从事法律也能成为震惊世界的大律师,为社会做这样杰出贡献,我这个暂时还没有出名的伟大人物,何必为自己没有从事音乐而郁闷自卑?郁闷自卑不可能伟大,急起直追才有希望成功。我连这一点心态都不拥有,那我怎么可能拥有我想拥有的东西?
放弃本科专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找到了值得你投入全部力量的新的奋斗领域?问题是你在这个领域里做得怎样!问题是你是否享受你所改行的事业?
音乐家、英语教师、律师、会计师、茶艺师、医师、按摩师、兽医、人艺、演艺、职业橄榄球(OJ辛普逊的职业)、职业乒乓球、职业高尔夫、职业经理人、商人、牛人……不都是谋生的一种勾当嘛!分什么尊卑低下!说什么可惜不可惜。
任何行当都是为了谋生。尽管许多把谋生做到极致的人,本身也就有了超越谋生的理想价值和哲学意义。但任何行业作为人们谋生糊口求生存谋幸福基本载体的性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多么牛叉的人,也无论他说着多么神圣的话语,一旦你把他本月工资扣除,瞧他马上就会和你拚命的——包括我老人家自己!
是的,确实就是在这一瞬间,我从心灵深处,破解了囚禁我很多年自己给自己安上的“失败音乐家”的咒语,释放了自己心灵深处自信自爱的涌泉,使之滚滚喷出激情创业的激流,从此开始毫无心理障碍地给新东方同学们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辅导和咨询,并动不动就拿自己从音乐改行到新东方的故事来启迪鼓励那些放弃了自己专业的朋友,还曾对天发誓,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和莫扎特贝多芬肖斯塔柯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同样伟大的成绩来……
多少年过去了……据我自己评估,我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也许早就应该得到几尊“人生咨询格莱美奖”了!我创建的“美国签证哲学”,也许应该授予一个“贝多芬文化交流沟通大奖”什么的;而我那些关于当代青年理性留学的着作,更应该获得一个“莫扎特反对出国无意识金牌”而当之无愧!
就这样,解除了“失败音乐家”心理障碍的我,虽然没有在音乐界扬名成功、但却在教育咨询这个崭新的行业里成为了据说是全国有名的花腔男高音……这有什么不好呢?!
时代巨变、职场巨变、人生机会也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自己追求成功的意识和意志,应变的是自己发现机会、适应机会、捕捉机会以及咬定机会的能力。这是21世纪人才奋斗成功最最重要的要素,也是企业、组织、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繁荣发展的基本教义。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乔麦的第二学位
我在《图穷对话录》里分析过的乔麦,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职场新物种的早期经典案例。
乔麦读的是理论物理,这个学科,如果不搞去读博士、搞学术的话,是没有出路的。但属于新新人类的乔麦,决心投身商业经济,不走学术之路。毕业后,他有意识选择进入外企工作,一开始从事最基本的助理工作。乔麦在工作上非常敬业,结果他一路顺畅,第五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跨国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在外企工作的几年中,乔麦的语言能力飞速提高。周末,他在新东方上英语课,在第三年的时候,考下了不错的托福和GMAT的成绩。留学申请,本是一个非常艰巨和耗时耗钱的过程。尤其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压力不亚于高考最后两年。但由于乔麦在外企,接触的留学生和高级专业人士较多,使得他对美国著名工商管理学院的录取程序和选才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三十岁时,乔麦从哈佛大学读完MBA,立即回到北京,加入一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担任高级职务。
乔麦的成功模式是一个简单的三部曲:第一曲,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工作四五年;第二曲,出国留学两三年;第三曲,毕业后回国。在国内那五年的工作,决定了他能够进入世界第一的哈佛大学读工商管理。国内工作五年的经验,相当于第二个学历,而且是决定性的学历。
上一篇:以情感来建立企业的认同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01习惯决定成功
习惯是一种最不被人重视的存在,谁都会不在意它的作用。然而[详细]
- 0220 30 40 职场绽放美丽
在当今职场中,女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男性一样,顶[详细]
- 03白领们的新新同事规则
在IT界、新闻媒体、律师所、网络公司等聚集了高文化高素质青[详细]
- 04如何面试好员工
一次成功的面试不但是对应聘者的考验,更是对主考官设计有效[详细]
- 05必须警惕的职业心理危机
赵冉是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的职员。他的部门有18个员工,60%都[详细]
- 06要取得最大成功,就得学会彻底倒空
“空杯心态”也是分层次的。有彻底的空杯,也有半拉子的空杯[详细]
- 07职场升官有阻力:五大笨
眼看你的同事升官的升官,加薪的加薪,你却原封不动。这是怎[详细]
- 08导致不成功的15种性格
知足只要有吃有穿,腹饱体暖,就感到满足。这种人对生活没有[详细]
- 09助你成功的心理学说话技巧
也许你会羡慕别人站在万人讲坛或辩论场上滔滔不绝地演说,或是[详细]
- 01你选对工作了吗?
每个人长大独立之后,面对生活开销或是家计压力都不得不到外[详细]
- 02习惯决定成功
习惯是一种最不被人重视的存在,谁都会不在意它的作用。然而[详细]
- 0320 30 40 职场绽放美丽
在当今职场中,女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男性一样,顶[详细]
- 04白领们的新新同事规则
在IT界、新闻媒体、律师所、网络公司等聚集了高文化高素质青[详细]
- 05来教你几招识破职场“心理阴暗”人职场心理学
有些人,平时无论多么的道貌岸然,但其内心是极不健康的,他[详细]
- 06心灵呵护:平和理性闯职场
一个无法掌控好自己的情绪的人,通常很难顺利地驰骋职场。因[详细]
- 07职场女人的生存之道
环顾周身,处于高压时代的职场女性,正在面临着诸多的纠结境[详细]
- 08日本白领混混族的职场生存法则
因为自从晋升后,他经常要加班到夜里10点,跟女友相处的时间[详细]
- 09是什么让女人痴迷选秀
“也许他的唱功有待提高,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份简单的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