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情商低的人,说话时爱用这3种语气

2020-01-09 09:41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与人相处的时候,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新认识了一个朋友,你觉得谈的很投机,想和对方深入交往。但是事后却发现对方对你越来越冷淡。于是你感到很困惑,想不明白为什么。

  这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你觉得相谈甚欢,但是对方却疏远了你。其实,任何问题都是有原因的,当你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你找错了方向。

  比如在聊天的时候,我们有时候过于关注谈话的内容,而忽略了说话的方式。而在说话的方式当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语气。

  我们之前在讨论沟通的时候分享过,沟通是包含了两层含义的:

  一是沟通的内容,就是谈论的事情。

  二是交流的情感,就是彼此给对方的感受。

  两个人在聊天的过程说过什么话,讲过什么道理,时间一过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别人讲话过程中给你的感受,你会记住很久很久。

  一个人说话的语气,隐藏着对对方的态度。

  很多男生在和女生相处的时候发现过这种情况,不管两个人讲什么事情,千万不要提高嗓门去说,一旦讲话的声音大了,女生就会问:

  “你什么态度?”

  于是不管之前讨论的是什么问题,这之后都会集中到男生对女生重视不重视,在乎不在乎这件事情上来。

  所以,积极的语气,会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和重视;消极的语气,会让对方感到被怠慢,从而生出距离感。

  那么,哪些说话的语气会给别人不好的感受呢?

  01

  反问的语气

  “难道我之前没有告诉过你吗?”

  “这么简单的事你现在才会?”

  想象一下,假如有人用上面的语气对你说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不爽,至少是不舒服的。因为当一个人用反问的语气和你说话时,会让你感觉对方是在蔑视和嘲讽你。

  “你这个傻子,怎么连这都不懂。”

  反问就是反驳,它传递的是这样一种信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而且你不仅错了,还错的很可笑。可想而知,这会对别人的感受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所以,和别人聊天也好,谈事情也好,要慎用反问句。

  02

  命令的语气

  “喂,把你的东西给我用一下”

  “去给我朋友圈点个赞,快点儿!”

  假如一个人既不是你的上级,也不是你的长辈,只是普通的朋友,在请求你去帮忙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用命令的语气和你说话,你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恐怕不外乎这些:莫名其妙,不爽,愤怒。

  命令的语气是在说我是强者,你是弱者,我可以随意的支配你,你必须要顺从我。用命令的语气和人说话时,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没有人喜欢这种不平等的、被碾压的感觉,所以,除了少数不得已的情况,没有人会愿意接受这种语气。

  很多自认为是心直口快的人,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

  03

  不耐烦的语气

  “算我错了, 行了吧?”

  “你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不耐烦的语气是在说你是一个麻烦,你是一个问题,你让我不爽。这是一种非常有攻击性的表达方式。虽然有的人表面上是自己在妥协,但是一旦用不耐烦的语气表达的话,就会给对方一种事实并非如此的感觉。

  在沟通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一致性沟通,就是说当我们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说话的内容和说话时的语气、身体语言等都应该一致,这样才会让对方信服。而假如不一致,就会增加对方的不信任感。

  不耐烦的语气最容易给人一种言行不一致的感觉。当一个人一边对你说“行了!行了!”,一边满脸的不耐烦时,你记住的只会是对方的不耐烦。

  不耐烦表达的是一种嫌弃,没有人喜欢被嫌弃,所以不要轻易使用不耐烦的语气。

  以上三种语气之所以会给别人带来负面的感受,归根到底在于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常使用这些语气的人,要么过于自我,缺少同理心,只在乎自己是否痛苦,而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要么过于在乎事情,而忽略了接受者是一个感性的人,从而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

  语气很细微,但是很重要,语气不同,说话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假如你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使用的都是信任、尊重和商量的语气,想让别人不喜欢你也会很难的。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你的职场人生将会如鱼得水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