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职场心理

习惯妥协因集体主义思想

2019-07-24 09:29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忍字心头一把刀,可见做到容忍何其不易,有时甚至要承受锥心之痛。西汉名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大器;孙膑装疯卖傻,最后收拾了庞涓……在国人心目中,忍耐是一种美德。在英雄的感召下,“忍”已经融入到国人的性格之中。

  凡事主张“和为贵”

  说到中国人的忍耐,就不得不提到儒、释、道合流造成的影响。首先,儒家中心思想之一就是“和为贵”。孟子曾提出“五伦”之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教导国人,人与人的交往要遵从既定的原则,不可乱了章法。道家也强调“忍”和“避让”,在为人处事上,提倡打太极似的回旋策略;化解矛盾冲突时,经常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至于佛教,更是强调忍耐、宽恕,主张“慈悲为怀”,只要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

  在这些思想的感召下,忍耐在百姓中间扎下了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发现忍耐的精神。唐肃宗年间有位宰相,家中百口合住一处,看起来其乐融融。皇帝纳闷地问:“家有百口,矛盾不少,你怎么处理得这么好?”宰相答道:“全靠一个忍字。”

  善解人意者能忍

  香港城市大学曾对国人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西方人会通过四种方式解决矛盾,即对抗、回避、妥协和顺其自然。相比之下,遇到矛盾时,大多数中国人更愿意选择“妥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中国人更容易和别人产生“共情”的缘故。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兹-凯萨尔的研究为此提供了进一步的解释。国人强调集体主义,相互依存程度较高。大家都希望通过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位置,所以更善解人意。

  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也表现在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从小被教育,一旦发生了矛盾,应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产生“共情”,对于他人的冒犯也更能容忍。

  忍耐就是大智慧

  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孔夫子把“忍”看作人生智慧。至于越王勾践,更是“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的典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依谋臣范蠡之计向对手求和,并且入质吴国受尽屈辱。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这个故事教育国人,忍耐的过程也是磨练心志的过程,善于忍耐的人具有大智慧,更善于把握长远的生活。

  虽然忍耐是种美德,但需要提醒的是,忍耐也应有底线,如果你无论何时都一味地退让,那就不是忍耐,而是不折不扣的怯懦了。所以,面对别人无理要求时,你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另外,忍耐也不是彻底放弃,而是好汉不吃眼前亏,韬光养晦再想长久之计。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你的职场人生将会如鱼得水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情绪管理治标与治本之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