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教育孩子你倾向自我中心吗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一种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的特点是: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不能意识到别人特别是孩子对同一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方法是最正确的。这种倾向,从思想方法上讲是主观主义的,忽视客观实际。如果长期以这种倾向去教育孩子,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家长为什么会产生自我中心倾向呢?
对少数家长来说,自我中心倾向是其个性特征的一种反映。也就是说,这部分家长从年幼时起,对待各种事物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定势,认识、解决问题一贯地不太考虑他人的态度和方法。在对待孩子时,这种定势不但反映出来,而且更为强化。也有少部分家长,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余毒比较严重,“父为子纲”的思想仍在作怪,在他们看来,家长与孩子,家长就是绝对权威。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自我中心倾向来自于认识原因和情感原因。
在认识上,一方面认为“孩子是我的,怎样教育、培养当然我说了算”,于是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项具体事情,都是“我”的主意、“我”的办法最好,别人(包括孩子)不能发表不同意见。另一方面认为,“孩子太小,我是大人,孩子必须听大人的”,大人比小孩高明,比小孩成熟,“我说你听,我训你服”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家长忘记了一个重要规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积极性不调动起来,光家长“一头热”,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吗?
在情感上,由于家长超量的爱,恨不能为孩子包办一切,呵护过度,服务过头,“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情感,会大大强化认识上的自我中心倾向,导致教育的低效,甚至负效。

家长要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充分认识孩子是受教育的主体。
孩子的成长,内因是关键。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需要,需要使孩子产生动机,从而行动起来去满足需要,再产生新的需要、新的动机。孩子的需要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动机也有正确不正确之分。家长应分析孩子的需要,激发孩子的正确动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家长一切包办代替,就是以家长的需要代替孩子的需要,以家长的动机代替孩子的动机,孩子完全成了客体,其主体精神被压抑、遏制,怎能有好效果呢?家长必须必须记住,对于孩子来讲,“我”是外因,“我”的教育行为,目的是使孩子积极起来,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的,“我”应该认真反思。
二、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思考教育问题。
心理换位,就是家长以孩子的身份去想一想要求做和将要做的事情。这种换位,会使家长的教育行为减少主观色彩。
换位思考时,应充分体察孩子的角色地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的个性特点,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时经常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换位思考,特别要强调把孩子当孩子。
为了使换位思考更切实际,建议家长读一读《儿童心理学》和《中学生心理学》。没有书,可以向孩子的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三、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育是双边行为,一边“教”,一边“受教”,善于倾听受教育者的心声,是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
倾听的前前提条件是尊重孩子和具有民主意识。许多家长能做到无微不至地爱孩子,却做不到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与封建家长制意识和“主宰”思想有关。家长应该明白,孩子虽小,也是家庭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孩子能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孩子的话,不管多么幼稚,家长都要耐心倾听。倾听之后,分析孩子的愿望、要求,引导、鼓励其积极的成分。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孩子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允许孩子存疑,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
家长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精神,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听孩子的,那样将导致放任自流。家有家规,下一个题目我们将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上一篇:认识孩子撒谎的真相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01“希望他叫我声妈”——谈继父母
电视连续剧《今生是亲人》里的杨抗震,是三四岁时由继母抚养[详细]
- 02把握孩子心理要及时沟通
给父母的建议教育学家们曾在一所小学里做了一次,在这次调查[详细]
- 03“小大人”心理成熟问题
“小大人”心理成熟问题人的心理成熟程度与人的年龄大致呈正[详细]
- 04勇于给孩子道歉
如何与子女沟通进而培养良好的感情,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详细]
- 05再谈如何对待孩子说谎行为
*4岁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几上的花瓶,妈妈问起时,她说是家[详细]
- 06大门生几大生理问题阐发及对策
自卑生理自卑是人际来往的大敌。自卑的人灰心、担心、孤僻、[详细]
- 07快乐的孩子更易成功
小兰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详细]
- 08单亲家庭的孩子
据报道,近几年我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离婚夫妻中有[详细]
- 09“禁果”与青春期性教育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详细]
- 01孩子攻击性行为原因及小对策
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详细]
- 02孩子犯错该不该惩罚?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是否该罚,存在争议。罚吧,就一个[详细]
- 03儿童撒谎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家长都会对自己孩子的撒谎问题感到生气和恼火,但是孩子为什么[详细]
- 04当宝贝尖叫哭闹时怎么做
当宝贝尖叫哭闹时怎么做作为年轻的爸妈,咱们都不行制止地会[详细]
- 05成长时节:学生从众心理
如果你留意观察班上的同学,你会发现班上很要好的一群男生可[详细]
- 06玩具和游戏能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玩具和游戏,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详细]
- 07为什么青少年不宜早恋
谈恋爱的年龄早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现在我国的实际[详细]
- 08“希望他叫我声妈”——谈继父母心理
电视连续剧《今生是亲人》里的杨抗震,是三四岁时由继母抚养[详细]
- 09培养孩子自信从鼓励开始
“我不行!没经验,真的干不了。”“这是同学对我的信任,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