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心理培训

自身心理学:精神分析的新范式二

2019-06-12 09:16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比较而言,科赫特转变时期的自身心理学同哈特曼所正式确立的自我心理学有较多的相似之处。科赫特在转变阶段所采用的理论模式更多地是受到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科赫特改造利比多的性质,设想存在有自恋的利比多,在此基础上说明自恋的发展,使自恋的发展独立于"对象利比多"(obiectlibido),这种理论策略同哈特曼所采用的策略十分相似。哈特曼为了说明自我具有独立的地位,假设自我同伊底一样共同起源于未分化的基质,自我一开始就具有独立的能量,此外自我还能够通过"中性化"(neutralization)过程来改造本能能量,使之非本能化,为己所用。这样,自我就具有独立于伊底本能的能量为适应现实服务。2.关于自身在人格结构中的地位,科赫特在转变阶段的观点同哈特曼有相近之处。科赫特认为自身是自我之中的一个成份,自恋的自身只有同自我相整合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这与哈特曼对自身的看法有相近之处。哈特曼认为自身是一个人生理的和心理的存在。[6](p.179)自身虽然包含自我,但却是自我的认识对象,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远胜过自身。当然,即使是在转变时期,科赫特赋予自身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哈特曼所赋予自身的地位。3.科赫特认为自身心理学是对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的补充,两者各有其有效的领域。与此相似,哈特曼也认为自我心理学是对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学说的补充,弗洛伊德的本能和冲突模式对于冲突、神经症领域仍然有效,而其自我心理学则适用于没有冲突的适应领域。4.科赫特认为自身的发展取决于个体早期同自身对象互动的性质,环境是影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相似,哈特曼通过强调自身的适应功能将环境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变量引了进来。

  但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特别是自身心理学的成熟形式,同自我心理学具有本质的差异。首先,关于什么是人格发展的主要方面,两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此相应,两者的研究重点也不同。哈特曼认为精神分析的研究重心是自我,而非自身。哈特曼把自身看作是各种经验的复合体,是一种表征,是一种经验性(experiencial)构念,它的形成方式与对象表征(object representation)的形成方式一样。在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中,自身仍然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不是解释性的概念,自身这一概念仍然处在自我心理学理论的外围,解释性的概念仍然是驱力以及伊底、自我和超我这一三分人格结构。[7](p.264)与此相反,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将重点放在自身之上,而不是自我之上。在自身心理学中,自身不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解释性概念,自身是自身心理学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在科赫特看来,自身是人格的核心成份,他把自我心理学归之于自我的功能(也把正统的精神分析归之于伊底、自我和超我的功能)悉数归之于自身。在科赫特看来,自恋的发展不仅独立于自我,而且先于自我;因此,自身不再仅是一种经验的复合体,也不是自我活动的产物,自身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力量,自身有其自己的活动程序(the programme of action)。相反,自我的功能是从属于自身的,自我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取决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完整自身的体验是自我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其次,两者与本能驱力模式的关系是不同的。科赫特自身心理学的成熟形式完全抛弃了传统精神分析的"伊底-自我"模式,完全用自身的发展来观照人格的发展,并且强调自身对象关系体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这样科赫特就彻底摆脱了本能驱力模式。而自我心理学虽然赋予自我和伊底同等的地位,将研究的重心从伊底本能转移到自我之上,强调自我在适应现实中的主导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本能驱力模式,仍留有正统精神分析本能理论的残余。哈特曼本人并不愿意放弃驱力理论,他努力使自己的自我心理学同驱力模式相结合,这种理论模式为后来著名的驱力理论家如马勒和雅各布森等人所遵循。[7](pp.236-237)具体表现在自我心理学家认为自我除了适应现实的功能以外,另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防御本能、操控本能、协调自我同现实和超我的关系;自我心理学的本能论残余还表现在认为本能及其冲突对于解释心理病态依然有效;从哈特曼的自恋概念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他认为自恋就是利比多倾注在自身之上,可见自恋还是与本能精力发泄有关。从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同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的根本不同来看,自身心理学可说是创造了一个不同于自我心理学的新的精神分析范式。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