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专业——五天精分课程感悟

2019-06-03 09:22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五天时间集中起来学习精神分析这门课程,使我感触颇多。首先,对于精神分析这门学科在心理学的位置有了新的较为准确的定位。我认为精神分析为心理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可以称得上是心理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次,就精神分析的本身结构而言,我知道了它的三个小分支:弗洛伊德的经典动力性精神分析;克莱茵的客体关系心理学以及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从父母子三角关系的探索到母子二元关系、自体一元关系的分析尝试,研究趋向简约化,更加关注内隐的自己。

  这五天的学习对于一些常用的概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原有图示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如移情也叫转移关系,是来访者对治疗师的爱或恨,弗洛伊德认为移情的浓度越大,咨询效果越好。我意识到了精神分析师给病人分析时的一个诀窍,那就是反移情。当我听到“反移情是滑下去或滑一段的技术”时眼前一亮,原来是这样滑的啊。现在我似乎明白老师您为什么总是不停的问“你们有什么感觉”的原因了:您旨在培养我们成为咨询师的基本素质——反移情。

  让我们每时每刻关注自己的感觉,正如做咨询时应抛弃别人是怎么想的,关注自己的感觉一样,感觉是最基本的反移情。翻翻课堂上做的笔记,就知识层面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每次看这些笔记都会萌生新的感觉。不仅仅是精神分析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这五天我学会了一种理念,可以更多的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有些问题不免引起了自己的思考。比如“幻想出来的关系比真的更重要”这句话很经典,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想出来的与别人的关系看作客观的关系。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孩子的逆反实际是父母的逆反,他们拴住孩子,不让孩子长大”。我听老师您讲这句话时感觉很舒服,因为我感觉自己仍处在逆反期,有时爸爸妈妈说什么虽然口头上同意,但实际行动起来时偏要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句话正好满足了我否认自己不听话的“否认”这种防御机制,哎,现在学习了精神分析这门课程,更加容易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分析我自己和其他人,活学活用的感觉真好。

  学完精神分析我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如果听课时不投入,就是平时说的“进不去”的话,会很焦虑。上学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我就是这样,也许因为合堂教室人太多的缘故,上课时不易投入,偶尔笑笑而已,有点儿排斥心理咨询。这几天集中起来上精神分析课突然发现如果真的投入进去,精神分析是非常有意思的,还想听您讲课,以后每周一晚上我都要继续听您的选修课。我很希望在您的选修课上能听到不同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理论的重复。现在脑子里浮现出“三xv(休儿)了”这个词,以前单单觉得您说这个词非常好听,后来知道是“优美的瞬间”意思时很有感觉,课堂上短暂的停顿能使我联想到很多东西,可以给自己的思维留出点儿空间。其实您的课堂很好玩,比如讲投射性认同时举的狗与人相互认同的例子使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还想以后遇见这种情况也拿钥匙晃晃,可以消除我对于狗的恐惧心理。

  虽然课堂上有的时候您问什么感觉时真的没什么感觉,但现在拿起笔记仔细品味时发现确实有很多的感触,或许这就是精神分析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我想说说张老师您。首先,我感觉您非常的和蔼可亲,当我收到您通知我们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的短信时感到很温暖,特别是“记着吃过饭再去上课”、“晚安”这两句话,有一种来自家庭的温暖。当我得知我爸爸和您在对洗衣服的看法、爱吃捞面条、小时候吃腻了红薯、爱喝雪碧、曾经有过那种相似的疾病、有着坚强的意志等诸多方面相似的时候更树立了您在我心中亲切高大的形象。加之我们班的同学对您表现出很随便的样子,实习时我的辅导老师陈志敏对我高度赞扬您以及您的选修课人数爆满,更证明了您强大的人格魅力。

  其次,我认为您真的达到了精神分析师所追求的境界,用您自己的话说是“自恋+脸皮厚”。以前认为精神分析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动力性精神分析,关于性驱力的理论构想在某种意义上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记得上学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课上您分析垃圾桶上的苍蝇时,提到性我就会和其他同学一样不好意思的偷笑。那时觉得张老师太强了,把平时这么隐晦的话如此轻松的讲给大家听,真是修炼出来了,在精神分析的大缸里浸泡出来了,脸皮厚的境界达到了。

  再说说自恋,恕我直言,老师您自恋的境界真的不是一般的高啊,每次讲课时都要用摄像机录像,而且大多情况只录您自己。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科胡特知道后肯定被加赞赏,因为他认为健康的自恋是合法的。以前大家普遍认为“自恋”一词不是十足的褒义词,现在我知道了自体心理学中治疗病人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从找回自我价值开始到自尊的建立,最终使之形成健康的自恋。老师您作为精神分析师自恋的要求也符合了。

  最后,我感觉您或多或少的带有女性的气质。我似乎感觉到了一点为什么心理咨询师女性占大多数而著名的精神分析师都是男性的缘故了,您的成功使我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包含两性的气质”这句话的道理。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有些话或许说的不恰当,或许有些尖锐,希望老师您海涵,不要太在意,正如上课时您不让我们把您说的话当真一样。真心的祝福张老师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在精神分析这一领域越走越成功!

  2

  这样小范围、系统的讲课方式我很喜欢。当老师说这是他第一次这样讲的时候我感觉很荣幸,也很幸运。

  我以前也参加过一次老师带领额精神分析成长小组,那时候我感觉我已经很明白精神分析了,我自己也亲自做过放松、梦的分析、沙盘等,也做到了一定的深度。但比起这两天如此全面的学习,感觉比小组活动的时候还要深。就像爬泰山,爬山指出感觉这座山已是最高,鞥到爬到山顶发现上面还有扇子崖,爬上扇子崖发现还有南天门,真是不停地有新的发现,不停地有新的领悟。

  老师说悟性加耐性就等于精神分析师,耐性我有,但是悟性却不高,如果要成为一个精神分析学派合格的咨询师,看来是一件难的事情。

  在老师讲到家庭三角关系的时候,我听到老师说自己小时候因为低的的缘故很早就断奶,想到我就是因为出生后不久妈妈就怀上了妹妹而断奶了。后来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缘故,就让亲戚来带我,我从小就经常被爷爷奶奶、姑姑、姥姥姥爷、姑姥姥.....来带。这样我的口唇期没有得到满足,以至于我现在暴饮暴食、不知节制的习惯。也就导致了我的肥胖。

  精神分析真的分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现在学了精神分析,尤其是这三天的课,让我更加的不爱爱解释什么了,因为觉得解释也没有用,相信我的人我用不着解释,不相信我的人解释了也没有用。

  3

  精神分析课程给了我一种很强烈的想要逃避的感觉。

  上了五天的课,始终都有种进不去的感觉,而且还经常感到比较焦虑,所以就不想呆在那个环境中,以至于总想方设法的想要逃离,想离得远远的,想不要听见任何有关于精神分析的东西。

  所以我不喜欢精神分析,很不喜欢,我压抑了我的过去,所以再也不愿意提起,我怕痛。

  老师说的很对,我们往往很难投入进去,好不容易投入进去,我们反而下课了。所以当老师说要集中上课时,我很赞同,可是我没有想到精神分析的能量会有这么大,以前总觉得老师解释一些问题会比较牵强,比如说小组的沙盘,释梦等等,我感觉信息中透露出的并不是那些内容,可是老师非说是那样的,而现在学习的精神分析我才明天一个人的家庭和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经过在大学几年心理专业知识的熏陶,我慢慢累积自己的阅历,也试着慢慢去诠释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有时也会感觉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太纠结了,其实一个人要想活的轻松自在,傻点还是比较不错的,不会太在意某些东西的得失,就当是自己没心没肺一点,也挺好的。

  还有老师说睡着是以不接受的方式传给他人不接受的沟通。其实真的很惭愧,在你的课上会睡觉,会说话,会开小差,是不是也是在用不接受的方式传给老师不接受的沟通呢?

  总的来说,五天的精神分析课程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有爱有恨,想逃离又想接近,一种很矛盾的感觉,这算不算是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呢?

  还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老师这次上课竟然有教案了,感觉很奇怪啊!

  4

  从一开始学到现在最有感触,觉得最“对”的还是那句“滑下去吧”,随着自己的感觉走下去,才是最真实的。对于客观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态。过分地争、过分地求,也许会弄巧成拙;顺其自然,该来的总会来的(当然自己还需要努力)。就比如说:我刚开始上课时怎么也进不了状态,觉得很焦虑、头痛,这时需要的就是“滑下去”。滑下去,不要强求,听不进去逼自己听,效果不好还难受。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不要过分地苛求,少一点压力,也许能更好地进入状态。

  精神分析,就是帮人更好地分析自己,然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结构和防御机制,使自己变得强大。遇到事情做好“滑下去”的心理暗示,不用去力求完美,只需做到完整,完整地对待自己,完整地看待他人,完整地呈现自己即可。

  5

  控制他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折腾的惨兮兮让他感觉内疚。我以爱的名义控制他,让他爱我。

  每个人都有困扰自己的事情,叫做自体碎片。

  五天的精神分析培训课并不能够让我悟透人生,但这些理念为我提供个一个很好的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调节自己,享受生活。

  6

  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用五天的时间把精神分析给上完了。回想当初说要集中上课时自己对此感到很排斥,没想到一眨眼课已经上完了,真不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的排斥。

  记得真正开始接触到精神分析的时候是大二讲“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时候,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说的那句“滑下去”,说让把自己的感觉给滑下去,告诉我们说精神分析就是一种感觉,靠感觉来感觉,以前只是理解的皮毛而经过这次的讲课忽然感觉自己好像能够去体会了。

  我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是讲的是精神分析的发展史及有几个学派来研究,还有“动力性精神分析”等这些内容,或许是太枯燥,或许是刚开始的排斥还存在,也或许是以前听讲过这一块内容吧,反正就是进不去,就感觉老师好像讲的好累。不过还是有两句话让我有点感触,“安全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的内在”、“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或在过去”,当时听了这两句话感觉跟自己的内心有点融合,但是立马好像就让自己给逃出去了,不想在进去,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是缺乏安全感,自此我在后两天听课时就在也没有进入了。而这三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累啊。

  接着我们又补课——客体心理学,它主要讲的是人际关系,原始于母婴关系,知道了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与自己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联系,对与老师讲这一块时,我发现我只能了解其表面的老师讲的但是确再也深入不了,不过这一天的课让我还是蛮有状态的。说出这一句让我感觉有点自恋的感觉,估计这就是老师讲的“自体心理学”里的自恋吧。这一节课是在心理咨询室里上的课,也是我最投入的一天,在那个环境里我觉得舒适很放松,很乐意听课。尤其老师在讲自恋的时候我回忆着自己周围人所做的事情,感到有趣与神奇。虽然说自体心理学只是一种理念,但是我觉得这更加能把每个人的心态所反映出来,同时用自己的自恋去理解别人更加提高了自己的人格品质。

  五天的学习让我对精神分析的从只知道一些理论到能够对体会到它,也终于了解为什么说精神分析是要用感觉去感觉的。通过对它的学习,我感觉到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术,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别人和帮助别人。而老师的教课方式也让自己很喜欢,有以前的想到哪讲到哪到现在的有条理有层次的讲课,让我们更容易的抓住了重点,学习也很轻松。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精神分析的理解很深刻,真的是获益匪浅,也懂得了老师为什么会让集中上课,原来这样才能让我们让我们的感觉得到充分的去感受而不会被打断。

  7

  在某些情况甚至我们的大脑还没反应时身体就开始给我们以暗示了,这大概也是老师最经常让我们所体验的感受吧。

  直到老师解释了集中上课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培养出感觉,说要是连这连续的上课都没感觉的话,那这三年的大学中对精神分析估计再也不会有感觉了。

  8

  老师经常说一句话:“不要轻易的分析,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

  我总结一下用一句话来说:心理咨询在于理,精神分析在于析。

  听了五天的精神分析,老师讲到的很多名词以前只是听过,有些连听都没听过,比如:宿命论,迫性重复,症状背后的意义,移情,反移情,阻抗,防御机制,性驱力和攻击驱力,施虐与受虐,自恋,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现在基本能够运用,感觉这些知识需要不断地实践,不停地思考,才能得以运用,达到完全了解,我觉得很难,可能每次看到,激发出来的都不一样。经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成长,自己在咨询经验上的成长。

  经典精神分析:讲到的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活在过去,我们咨询师只要分析来访者背后的东西。将潜意识意识化这是我们治疗的目的,也是治疗的本身。即将深层的东西呈现给来访者看,问题不在于去解决,而是看清。

  自体心理学的本质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的语言。最大的功能是发展同理功能,把自己放下来变成另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扮演了另一方能理解的自体客体,如果没有别人能觉察到的内在个体,真正的自体将会崩溃。讲到这时我的感觉很好,我一下子联想到我的母亲跟我的关系,我们两个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比较强势的女人,后来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关系,几乎我们都不能讨论问题,必然会引起火花,经过这次课后,我试着和我妈沟通,也不去跟妈妈讲我所学的东西,只是静静的听她说,我只是在听,虽然我依然不是很认同她的观点,但我支持她说的话,慢慢地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吧。

  探索来访者不是探索他的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的语言。做为治疗师,其实就是不断寻找,不断探索充当一个足够好的母亲,一个好的容器,为来访者所内化,让来访者慢慢形成一个新的自己。当无意识在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流淌,来访者把焦虑告诉对方,产生自体感,治疗师让来访者也建立自体感,本来空气挺沉重,不过此时二者都体会到了第三空间。感觉上像以前讲的三休了――美丽的瞬间。

  在自体心理学,人的内心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在于是什么,而是觉察到的自己所觉察到的东西。自体心理学还为,创伤不一定早年发生,可能百分之六十产生于早年,但不一定一次创伤,达到创伤,长期的母子互动压抑之后,就忘记要求了,满足不了自体自恋需要,构成创伤碎片。性创伤一次就构成创伤,可以分析的范围变广了,研究对象是所有人,治疗师把自己的自我功能让来访者用一用,在密友移情里,老师讲到一位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承诺,我听了感觉治疗师的心理能量真的很大,觉得作为一名治疗师的确很不容易。

  以前参加过成长小组,觉得就是一步步的在让我们成长,这次体会更深了,我相信不仅对自己来说还是对自己的咨询能力都是一个不小的提高,虽然这学期没课了,但我会尽量去听这方面的课和资源,总之,心理学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9

  为期五天的精神分析结束了,我对精神分析的感悟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对老师您的教学理念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

  在您讲授的第一节课,我怎么也进不去,只是坐在座位上任凭脑子自由自在的遐想,感觉这课必须得一上午。时间漫长,很焦虑。我没有上过您的小组活动,对您的课进入的不深。当天下午我精神状态很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待您的到来,那一次我很快就进入了,而且陷得很深。记得最深的是您讲的一个士兵幻觉中看见了自己的妻子出轨之事,觉得您分析的头头是道。还有整天和一群男人喝酒的男人是满足自己的同性恋的愿望,很赞同“我们对别人的看法部分是被那个人教会的”这一观点。同时也勾起我对精神分析的观点进一步感悟。而且学会了很多种防御机制,比如:自己的亲人突然去世,自己仍相信他没死还活着,是否认这一防御机制;日常生活中的强词夺理是理性化这一防御机制,过度用药是医生的见诸行动这一防御机制等等。更进一步的明白怎样做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做咨询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遵循的原则等等。

  在第二次您讲授客体精神分析时,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很不情愿的去听课,我对这一名词概念很陌生,坦白的讲:自己也没有认真听,不过我听您的课不在感觉焦虑,相反我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很舒服,很平静。仿佛只是在享受一个人在耳边喃喃低语的过程。虽然自己没好好学,但也知道客体关系的由来,形成,婴儿的防御机制以及温尼克特\比昂的基本理论。认识到病人都会勾引别人像原始客体(妈妈)一样来对待他,每个人宁可有一个坏的客体也不能没有客体,比如:小女孩没有魅力,不想长大是想与父亲亲近。还有一种正常现象——焦虑。以前我对“焦虑”认识的非常肤浅,觉得如果谁焦虑了就有心理疾病,其实那是很狭隘的观念。

  最后一次自体心理学中午在教室非常冷,没耐心听,但想着是您的最后一节课,硬着头皮往下听,并暗示自己滑下去,可还是没感觉。直到您做出了让我终生难忘的决定——咨询室,我觉得您是一个多么仁慈的人。自体心理学里面的概念有点难懂,我听着就像是您在绕口令一样,不过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很多的现象都可以用这一观点解释。记的那天下午签到纸上我们在背面画了一幅画,我写的日期,以此来纪念在许昌学院您讲的最后一课。

  总之,精神分析是一种很好治疗来访着心理困扰的方法。结合我看得一期鲁豫有约——催眠秀。加拿大治疗时格兰和美国人戴文德一期催眠秀,认识到了催眠的魅力。更相信精神分析的价值。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对精神分析都有一定的误解,只有亲自体验才了解它的科学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

  10

  首先我没有参加过您的小组,很多东西我没有接触过。在我们上这门课时,开始我会很紧张。第一天上课时,老师讲的东西让我很焦虑,很坐立不安。胃里面很热,然后那股气一直上升到脸上,脸特别烧。在那个时候感觉好多隐私被挖了出来,不自觉得就趴在桌子上,用胳膊挡着脸,当时就想把自己给藏起来。之后不敢抬头看人,感觉很不好意思。之后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就用看书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到结束时我回想不知道讲了什么,中午就是感觉好饱,不想吃饭。到了下午了,开始自己就很试探性的听了听,感觉自己好像能听的下就听了。也没有上午那么抵触了,会跟着您的思路走,会想,会去体会了,可是在您问又什么感觉时,我苦思冥想什么感觉啊?应该有什么感觉呢?最后在别人说出自己的感觉时,才大概的知道原来感觉是这种“轮廓”。后来的两天,在您讲18种技术时,听起课来放松了很多。不过在您问有什么想说得时,我回想起来,真的很想说点什么,可是就是那时脑子里什么都没有。

  渐渐的后来的星期课,我会做笔记,想明白。看着上过您小组的同学她们的感受很多,而且也会问您很多问题,可是这些都是我想不到了,也许自己是不明白,所以什么都问不出来吧!就是在不停的做笔记。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周周一的课,感觉很充实,氛围也很好,好像那些东西真的装到了我的脑袋里,在您讲一些理论的时候,我会想着一些事例或什么的去串联。上课时敢说话了,更加的放松了,没有一丝的紧张,甚至还会和您开个玩笑。讲的东西我最感兴趣的是:您说的自体与客体,好像这些东西能在心里感受出来应该什么意思,不过让我用语言,我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去说。有一个事例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同学去工作了,这是第一次离家很远,有一次他问我说:“你怎莫不回家,好长时间没回家了吧,想家人了吧。“当时我没反应过来就说我过几天周末回家,后天有一天他打电话哭着说很想家,我想了想您讲的才反应过来那些话其实是他自己的心理反映啊。还有共情,我自从知道共情的重要性时,在跟同学谈心时,会想着我要先和他共情,慢慢的感觉真的共情是很好的交流的开始。还有您讲的移情,有些在您没讲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在您一讲出来就感觉很有道理,就比如说:理想化移情,就是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会常常的出现;密友移情也是。都是会跟生活联系起来。

  最后我发现这门课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学和枯燥,其实在其中有很多东西真的是很让人感兴趣的。不止是可以用在学习理论上,在人际交往方面您讲的东西也很好用的。就比如说:共情,适时的自恋,移情。还有您系统的讲课我感觉很好,这样会让我跟着您讲的东西走,不然我相信我都不知道该怎样的听。

  而且也很喜欢您讲课的那种态度,一直都是微微笑。这就是我的感受。

  11

  前连续上了三天精神分析,感觉很爽。

  现在连着上三天的精神分析,感觉很好。老师有一句话说对了,就是我们常常很难投入,好不容易投入了,又下课了。开始我只觉得是老师想生懒方法,并不赞同。现在觉得真的很好,甚至有种感觉,无论是老师你,还是其他老师,总觉得开始讲的不深,就好像本来伴着我们,但是快结束时,就把所知道的全倒出来。又好像开始有防御,但是随着渐渐深入,老师也说出了一些深的东西,降低了防御,或者说信任我们了。

  这次老师有了很大突破,讲课既有条理又有案例,着实让人很吃惊。但是真的,我们学到了很多,唯一有些小郁闷的是,说话带点“松味”,我们现在说话不自觉的是“我感觉……”,有点想发狂,呵呵……

  在该成功的地方不成功就攻击了自己。

  还有老师说,睡着是以不接受的方式传给他人不接受的沟通。哈,生活中我常这样。因为不想听某人说话,装作没听到,或者装作睡着不回答。

  三天总体感觉很好,嗅到了精神分析的味道,感觉大学颇有收获,对老师后面的讲课也很期待。

  12

  现在发现自己错的了,你这样是为了我们更好更快的走进精神分析中,不间断连续的,去理解接受,用自己的感觉去领悟精神分析。从这件事也学到了老师的处事态度,做自己的,我没必要,也不要求让那么多人理解我,接受我的想法,我自己感觉不错最重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许多话都可以和老师您说,防御有所放松,觉得你值得我信任,而且我所说的对的错的你都会包容,不正确的会通过讲课给予指导,分析找一类型的原因。

  回到主题上来,听这门课总体感觉挺好的。记得上课之前你就告诉我们,如果这几天你们无法走入精神分析的殿堂,估计以后会很难再进入。这应该是给我们那些想要真正了解精神分析的学生敲的警钟。经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个人觉得静下心来,大家都可以融入进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习精神分析,选择是双向的,不只是你选择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也要选择你,双方达到完美融合,有点像恋爱找对象的感觉。这是一门需要用心去感受的课。有些东西我感受不到就会跑出来,就是老师说的,给你们讲你们好像都没感觉。有事候觉得学精神分析很可怕,它能看到太多人的劣性,看到的世界是昏暗的,到我们的生活需要黑白交替,需要阳光希望。所不要去分析你周围的人,许多事看透不说透,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喜欢也挺适合学这个专业的。(小小的自恋一下)

  精神分析是很残忍的,逼着你去面对你逃避不敢面对的问题追溯你的原生家庭,三元的,二元的,或个人的谁都逃脱不了这几种模式,有点像是咒语很少有人能打破的模式。剖析的过程很残忍很痛苦但结果还是让人满意的,只要你有勇气,他能重根本上解决。很有自助的味道。精神分析能够让我很清新的客观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这点对我是最大的收获。很多人对精神分析是既向往有排斥很矛盾的一种心态,其实我自己也是。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态度是最重要的,就像老师讲的,你觉得被人喜欢你别人就真的会喜欢你,即,你的态度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的没有谁是傻瓜,想要别人如何待你完全取决于你个人。

  我是一个不太会用语言描述自己感受的人,以前也很少去关注自己的感受,现在转变挺大的,我越开越喜欢自己了。保持一颗平常心,每天最大的目标是使自己心情愉悦的学习生活,坚信生活会越开越好。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