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专家李孟潮谈“关系精神分析”

2019-05-31 09:23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心理咨询分很多分析方法,今天就来介绍一种,心理咨询专家李孟潮简要的介绍“关系精神分析”:

  1、古典时期

  在精神分析的古典时期,就已经在治疗关系上出现了两种倾向:

  一个是单人心理学倾向,这是以弗洛伊德主义为代表的。后来的自我心理学、克莱因学派、拉康学派中比较传统的人们都倾向于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要深入到无意识的灵魂深处,有点类似于内观禅修,在此过程中,分析师只是作为一个象征性作用存在,要把自己个人的影响降低。

  另一个倾向就是双人心理学倾向。这在荣格、费伦奇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这种倾向比较重视分析师和来访者的真实关系的互动。后来呼应这种倾向的学派大概是美国的人际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派、英国的中间派,以及现在有些集大成的关系学派。

  2、现代时期

  世界如此复杂,我们如此焦躁,所以要把很复杂的东西搞简单了,用两极化分成这边纯阴,那边纯阳的东西。

  而真正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荣格也有非常重视内省、深入的一面,强调顺从集体无意识个性化自我完成的倾向,而不是分析师凭着个性轻举妄动。

  费伦奇也保持着对弗洛伊德孝子般的忠诚。

  而弗洛伊德也有很多时候和来访者东拉西扯、开玩笑,展现其真实自我的时刻。

  克莱因学派以克莱因为首,当年是比较标榜自己是弗洛伊德主义的正统传人。但是随着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克莱因那里,投射性认同本来是一种单人心理学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在分裂-偏执状态中患者出现了类妄想性的投射,然后又出现了认同。”

  但是到了比昂嘴里,投射性认同和容器-内容物联系在一起,就蕴含了双人心理学的含义。

  但是比昂又说分析师要无欲无忆,这又比较接近空屏了。

  当代克莱因学派和关系学派的观点就很容易混淆了。所以有些时候从关系派的观点来看,“不分析”恰恰是很关系派的分析,有点“难得糊涂”的味道。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站在另一个立场上又可以询问——

  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恋幻觉是不是也可以?

  要求一个人成熟到“无分裂”状态是不是分析师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自恋投射?

  3、主体间学派

  主体间性这个概念的最基本的涵义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存在着辩证统一性。

  从人际关系来看,就是“我”和“你”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伦理学、社会学领域提出的,从康德、黑格尔开始直到马克思、哈贝马斯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如黑格尔提出的“自我”就是一个主体间概念。

  其实要说主体间,拉康是应该好好谈一谈的,他的理论要比美国的主体间深刻很多。还有胡塞尔和梅洛-庞蒂是在认识论上运用主体间的人。这些理论太复杂。

  既然有认识论的主体间性,当然也有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了。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马丁?布伯,雅斯贝尔斯和马塞尔。

  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意指存在或解释活动中的人与世界的同一性,它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关系。

  简单地说,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也会影响到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会影响你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主体间理论把治疗进程定义为“出自于对病人独特而无意识的建构原则的阐明和理解的结果,那些建构原则造就了病人与治疗师移情关系的中断。”

  4、关系精神分析

  关系精神分析这个词,最早起源于Greenberg和Mitchell在1983年写的书,《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inpsychanalytictheory)》。

  这是一本教科书,是“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

  关系精神分析质疑精神分析师话语的真理性,以及分析师的权威性。

  关系精神分析也会重视和真实个体的关系交往产生的实际影响。

  但是不等于就忽视了移情和强迫性重复,关系精神分析既重视外在的、客观的关系,也重视内在的、想象的关系。

  也就是说,单人心理学,双人心理学都要搞。

  不过关系精神分析者认为双人模式更重要些,他们认为人类的本质就在于交流和互动。内在的心理内容如俄狄浦斯情结也是要通过和主要他人的互动体现出来。

  精神分析的情境也是由分析师和来访者共同不断参与创造出来的,虽然旧的关系模式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和分析师的互动双方可以创造、共建出新的关系模式来。

  5、总结

  关系精神分析兴起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其他人的影响。精神分析历史中几乎没有流派都对关系精神分析有影响。

  精神分析是个很广阔的领域,比如说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估计临床界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它在电影批评界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随着麦茨的《想象的能指》等作品翻译过来,我们也逐渐了解到精神分析在艺术评论领域还有那么广泛的应用。

  关系精神分析界中有很多人就是专门做理论,而不做或者很少做临床的。

  有一个研究也发现,关系精神分析主要的三大技术是:治疗师的自我运用,聚焦于此时此地,灵活地使用躺椅。(Ellman.2005)

  关系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里面最新的流派,理论上的确有一套,不过离成熟还有距离,其实不要说关系精神分析了,自体心理学都还没有走完成熟化的路程。

  关系精神分析的出现一开始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精神分析的经院传统中来的,所以有些人认为关系精分比较学术化一些。

  在组织建构上,关系精神分析也很开放,国际关系精神分析协会只要交钱注册就可以加入,而且没有临床经验的也可以加入作为研究会员。

  “关系精神分析”是很注重方法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精神分析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