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心理培训

为了离别的纠缠

2019-05-29 09:11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一些涉世较深、把人性看得较透的所谓老江湖,会高度怀疑人的忠诚品质。李敖说得就很极端,他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一条狗更忠诚。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被朋友出卖的事情司空见惯,但却真的没听说过狗出卖主人的。

  李敖大约没有学过精神分析。如果他学过,他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精神分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他早年所处的心灵成长的环境决定的,在他成年以后,他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外表和内心、言语和行为、成功与失败、幸福和悲伤等等,都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隐晦地与他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童年的经历,就像一个刻满了各种符号的火红的烙铁,印盖在一个人的心灵之上,即使穷尽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都永远无法将这些印记抹去。而最不愿意抹去它们的,恰恰又是这个人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实在是最忠诚的动物。狗的忠诚,是本能的行为,说到底是对造物主的忠诚,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它别无选择。而人的忠诚,则是对先天之后的、人为的环境的忠诚,这显然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忠诚。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跟抚养者的矛盾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的抚养者就是母亲。婴儿躺在母亲怀里,小嘴吸吮着母亲的乳头,脸上满布安全和幸福的微笑。这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最感人的关系,似乎山崩地裂都不可能将这样的关系切断。但是,不必等到山崩地裂;在每个婴儿的内心里,早已有着切断这种关系的愿望,此时此刻的依赖与缠绵,只不过是为了将来更好、更远地离别而已。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之路,就在这样的纠缠与分离之间的冲突中展开了,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冲突才会真正停止。

  抚养者越是能够给与孩子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跟抚养者分离。换句话说,抚养者做得越好,就越会被“抛弃”,越会变得不再被孩子需要。这会导致抚养者的严重焦虑。所以抚养者经常会用各种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被抛弃的宿命。父母跟孩子之间永恒的冲突就这样产生了。一切心理疾病,都可以被理解成在这样的冲突中,孩子屈从于父母的压力,以生病的方式使自己停留在需要被父母照顾的状态中,来缓解父母被抛弃的焦虑。这是一种具有牺牲精神的、悲壮的“合谋”。

  疾童慧琦博士翻译的雅罗姆这本书,细致地再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这一过程枯燥而琐碎,充满了沮丧与哀伤,当然也有着希望与愉悦。从本质上来说,金妮和雅罗姆的关系有着婴儿与母亲的亲密和纠缠,亲密得血肉相连,纠缠得难舍难分。这既是一种滋补心灵的链接,同时也可以将关系中的所有人折磨得形销骨立、精疲力竭。读这本书也有类似的感觉,每个字似乎都有千钧的重量,滞碍着阅读的视线,时间分分秒秒过去之后似乎还停留在原地。

  这本书的书名,直接呈现了母婴关系的一部分,即相互亲近的那一部分,却忽略了彼此日益远离的事实。亲密是为了别离的。在别离之后,另一种亲密就即将发生,那是健康的母亲和健康的孩子、或者变得健康了的来访者和医生之间的健康的亲密。

  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慧琦让我做校对工作,做得我难受无比,由此可以想见翻译过程是怎样的艰难了。实际上,一切有关心灵的事情,都是艰难的。翻译和读这样的书如此,做心理医生如此,去看心理医生也是如此。

  不过,就象纠缠是为了离别一样,对心灵之路的艰辛的体验,也是为了行进得轻松一些。人生如此之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走更远的路。生命的终点离起点的距离,几乎完全等于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从这一点来说,一个人对自己童年的“背叛”本身,就是成长和健康。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