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心理培训
爱的研究一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0前言:
七载,岁月悠悠。
我因为首任女友的一句“你不懂爱!”的拷问和对物理学万能的妄想走上了心理学的道路,七年,对爱情为纲的探索是我的生活的第一核心,此文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总结。
此文谨献给王艳。
1绪论:
爱,作为一个辞说是在今天已经世界化的文化现象,心理学因其自身的名义而对这个领域负有责任。在心理学的历史上,关于爱积累下了一些研究,其中某些人文心理学大家的相关理论还影响很大,但总的来说,相对于基督教和典雅之爱以来爱在西方文化中的本体论地位而言,这些研究在体系性或严谨性或各种原因造成的影响力上是无法与之相应的。
1.1研究性质:
无论精神分析圈子的人士怎么认为,我们的硕士点都始终是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流派在中国的唯一的硕士点;我们的研究是心理学的研究。并且,我国心理学史家高申春先生指出,作为绝不直接等同于生理机能的精神,其心理学只能是现象学的,[1]而正是弗洛伊德以其不世的天才直觉的把握了现象学的真理,缔造了心理学中唯一挺立百余年不衰的精神分析学派,因此,霍大同先生坚称:“只有一个心理学,那就是精神分析!”[2]
1.2爱的研究历史简述:
对爱的研究在心理学的历史上分为两块,分别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和人文心理学的研究。
科学心理学对爱的研究历史短暂,仅仅30年,先后有代表性的提出了“爱情类型理论”(John Allen Lee)、“爱情成分理论”(斯腾伯格)、“爱的依恋理论”(Ainsworth)、“爱情正方形理论”(Williams)、“投资卷入模型理论”(Rusbult)、“爱情SVR阶段理论”(Murstein)、“浪漫爱情与激情爱情研究”(Elaine Hatfield),[3]这些研究在作为心理学学术主体的科学心理学内部得到了承认,但由于这些研究缺乏对研究客体的反思性理解和理论体系的支撑,并不能解决爱的基本问题,最终只能随社会心理学的整体衰落而成为心理学内部的历史参考,也因此不构成这重大领域的理论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人文心理学的研究恰恰相反。从弗洛伊德出版《癔症研究》开始,对爱的直接或间接的研究已历经整整113年,这113年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许多大师在深厚的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对爱做出了深刻的分析,爱的研究在其中得到了根本的进展,也正因为其真正的学理进展使得一部分爱的相关着作广为流传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认识。这其中包括弗洛伊德的《性欲三论》、《爱情心理学》、《文明及其缺憾》,拉康的《文集》、《讨论班二十:继续》,弗洛姆的《爱的艺术》,罗洛梅的《爱与意志》,可惜的是,由于方法论问题的争论,这些可谓丰富的研究成果并未得到自我封闭的科学心理学的承认。
在我国,心理学对于爱的研究刚刚起步,2003年丁建略[4]的硕士论文《爱情进程研究》开启了我国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其后仅有2005年笔者的拙作、学士论文《基于精神分析的爱情研究》。
1.3研究方法:
1.3.1作为精神分析的研究:
爱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精神现象,其研究在方法论的范畴必须首先是现象学的;加之研究本身在理论的体系完整性和严谨性上面的需求,已经消亡的人本主义仅可作为材料的参考。对爱的研究是,并且只能是精神分析的研究。
1.3.2从拉康出发:
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拉康因为其年代的接近、语种的限制和思想传承方式的开创性,他的理论成果在巴黎之外的整个世界的传播都才刚刚起步。在精神分析的思想史上,拉康真正站在了弗洛伊德的肩上,他统合了弗洛伊德和其后的代表精神分析真正进展的客体关系学派的理论,以其深厚的哲学修养、灵动的文学底蕴、广博的科学知识和精确的数学造诣重新讨论了精神分析实践所涉及到的几乎所有人类精神现象和精神结构,为精神分析确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并为精神分析的科学化开创了道路。
因此,对爱的讨论势必要从拉康出发。
1.3.3研究的结构与线索:
1.3.3.1拉康文献研究方法:
拉康的文本以艰涩着称于世,他向我们揭示,真理总是在别处,因此拉康的文本总是在隐喻和换喻中暗示着,这使得对拉康爱的理论的讨论必须遵循两个线索:
1 相对于客体小a这样的概念而言,爱并不具有如此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此拉康与其说是讨论爱,不如说主要是谈到爱。这使得我们必须对在拉康文本中零散并且以不同意义出现的爱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线索梳理和结构化。
2 “一个能指为另一个能指代表着主体。”[5]拉康的文本严格的遵循能指的基本规则,这意味着爱的概念往往在其他概念中得到根本的阐释,因此对爱的讨论必然的涉及到在拉康其他重要概念中寻找端倪。
1.3.3.2以霍大同理论为参照系:
想理解弗洛伊德必须以拉康为参照系,同理,对拉康的细致讨论必须从霍大同理论出发。
科学的进展是:新的理论的提出必须能够统合并解决旧的理论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爱因斯坦对牛顿是如此,拉康对弗洛伊德和客体关系学派是如此,霍大同对拉康也是如此。虽然仅仅4年的讨论班还不能够统合起拉康和其他重要精神分析流派庞大的理论体系,但传统汉文化与精神分析在霍大同先生身上的相遇使得精神分析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个亲性与周易逻辑的起点为拉康将西方一元论推演至极时所面临的困境打开了新的世界。
1代情结与欲望的二元结构
面对汉文化与犹太、希腊、基督文化的基本差异,面对俄狄浦斯情结,霍大同先生提出了代情结。拉康已经发现性欲只能在孩子理解了能指的网络的时刻到来,霍大同进一步指出血缘与代际的传承这个生命延续的基本形式在精神结构上也具有根本的意义,相对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性情结,代情结更加基本。[6]
因此,欲望的维度不仅仅有性欲一个维度,而是性欲和亲欲构成的横纵双轴线:
2地母:渊、阴贮、母体
在阴阳道性的地点,佛教被吸纳而有了属于汉文化的禅宗和净宗,同样,地母的提出串起了拉康隐喻性的大彼者和客体小a的概念,和代情结一起开启了汉文化对精神分析的翻译。让拉康困惑的“洞”的概念之下隐藏的,是本质的阴的地母。
地母作为一个关键的汉语系精神分析概念的提出时间尚短,还有巨大的可丰富空间。笔者认为,在阴阳关系中阴大于阳这个在本质的不对称性上,地母在不同的情势下分别具有实在的母体、贯穿三界的渊(拉康的洞)和想象的阴贮的丰富含义,[8]笔者将在此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3“无意识像汉字那样构成”[9]
拉康说,“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10],因此,通过人,话在讲。那么,拉康所说的语言是哪一门语言?从拉康对符号界的强调和对想象的诱惑关系的表述可以推论,拉康所说的语言只能是以其母语——法语——为代表的西文,而西文是仅拥有声符的表音文字。
霍大同先生提出“无意识像汉字那样构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现了无意识所具有的汉字的形符特征,这一点在爱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4几个重要术语的翻译:
1渊
Trou,洞,这是一个在拉康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基础概念,洞里面是空的。而空,“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什么都没有”[11]。但是,霍大同先生发现,“洞是一个黑洞,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另一方面,洞还是白洞,是排出东西的过程。”[12]在山水画中体现出来的有意义的空在中国是一个常识,并且其背后有“无极生太极”的古老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霍大同先生指出洞具有生成性,阴道的象征意义是地母。
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的问题:“洞”这个词本身并不是表达了吸纳和生成的双重含义,“洞”的直接含义总是和坚硬、未知、沦陷、恐惧联系在一起,在《汉语大字典》中,“洞”的所有含义为“①(水流)急②通③穿透④透彻、明晰⑤深⑥洞穴、窟窿⑦恐惧⑧零⑨姓⑩象声词”[13]。因此,当霍大同先生在拉康基础上扩展洞的含义时,这个词的应用是不合适的。
老子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概念,在《老子》中,他说“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14]“渊兮似万物之宗”,[1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16]其中牝本身就是阴户的意思,他还强调水,“上善如水,……心善渊”[17],流于地的水,也是《周易》中强调的女人的基本符号。再参照《汉语大字典》对渊的所有释义,渊,“①回水②深潭③人或物聚集的处所④深、深邃⑤源头⑥(弓的一个部位)⑦鼓声⑧姓。”[18]可见,从地母是对“阴户的认同”[19]出发,汉语语境下“渊”比“洞”更好的表达了其多重的含义,并且《老子》中所展现出的“渊”的明显的“动名二义”[20]的特征与拉康所强调的客体小a的动力性质相合。
“渊”作为对“洞”的翻译还有另外的好处,在形态上,阴户并不是洞,阴户是一条缝,只有在性欲状态、性交动作和生殖过程中才变为洞,拉康所强调的结构上的裂缝导致的洞和此一脉相承。因此,“渊”可以和阴户这个洞的概念的起点直接对应,并同时串联起拉康的“洞”和“裂缝、断裂”的概念。
2爱与爱情
爱,英文love,法文名词amour、动词aimer,西方在爱这个概念上有悠久、普遍而坚挺的文化传统,在中文语境下在不同情况下有爱、喜欢、爱情、恋四种不同翻译,特定情况下会沿用古代爱情的“情”,有时甚至翻译为“尊”。这些不是简单的翻译,中文对于西文、尤其是对于只有一个love的英文而言,多种翻译事实上提供了进一步解析西方之爱的基本结构。
在本文中,对拉康所讨论的amour全部翻译为爱,并在讨论的深入中进行进一步的翻译,尤其会在中文语境普遍将“爱”草率翻译为“爱情”的趋势下对这两个核心词汇进行谨慎的区分。
3话语(话)和辞说
parole和discours是精神分析的两个核心词汇,这两个词汇在我国人文学界普遍翻译为“言语”和“话语”;而在成都精神分析中心,discours被定译为“辞说”,parole的译法则五花八门,言语、言说、话等等,霍大同先生仅在并不太公开的情况下提及parole应译为“话”。
这两个词汇的译名较为困难。首先,至少在拉康的文本中,discours确是辞说的含义,其动词特征明显,而discours英文的对应词discourse的译名“话语”在学界历史悠久且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文科大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其次,parole翻译为言语也是学者圈子的定译,但明显的是,parole根本的含义是“话”。
笔者认为,discours必须翻译为“辞说”,而“话语”这个深入人心的定译、事实上表达了parole在某些情况下的较弱的动词特征,因此笔者将parole翻译为“话”和“话语”。
4爱若
Eros是古希腊神话的小爱神,此词及其相关变形词早已深入到众多西文中,成为西方性爱文化支撑性的能指之一,在我国其翻译历来品种繁多,本词的翻译就有“爱欲”“情欲”“色诺”“爱若”“爱诺斯”等,其衍生词还有“性感带”“色情”“情色”“性行为”等等。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在理论讨论班上对此词的翻译进行了讨论,认为作为一系列源自中国没有的神话衍生的概念,采用“若”这个具有躯体感受和虚词特征的较为模糊的词来将其引入最为合适,故采用翻译家王太庆的翻译“爱若”。由此,另一个历来不能满意的翻译“自淫”(自体性欲)得到了更合适的翻译:“自若”。
5挫怅
Frustration在英文中具有明确的意义,“挫折”,这也是这个词汇在客体关系理论中的通用翻译。但在法语中,尤其是在拉康文本对其讨论中,这个词汇的含义主要是强调内部感受,即“失望”,那么如何找到一个词来在整个精神分析的理论背景下谈论这个概念就很棘手。笔者认为,通过中文古汉语的方法,将能够表示挫折的“挫”和充分符合单词原义、表示失望的“怅”合在一起,即制造“挫怅”这个新词,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6彼者、大彼者
autre、Autre,是两个在法语人文中很重要的两个术语,由于其在萨特着作中的重要应用,一般被翻译成他人,海内外许多翻译者意识到了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含义差别,但翻译往往不得要领。这个术语是在此——彼关系中强调的,因此霍大同先生将其翻译为小彼者和大彼者。为在应用中能够更加通顺的阐述,一般将小彼者称作彼者;同时,在特殊的需要统称大彼者和小彼者的情况下,也采用彼者的用法。
上一篇:白话精神分析简明教程
下一篇:宝库的门开了:释梦方法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