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情绪压力
聚焦我国中产十大焦虑:成社会转轨期仇富替罪羊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
雅虎今年通过30万份有效调查数据,描绘出了一幅普遍中国人眼中的中产者图谱: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开标致307或奥迪A4轿车;住明星楼盘;用IBM、索尼、三星等笔记本电脑办公;用索爱、摩托罗拉、诺基亚的高级手机;经常出入五星级豪华酒店;用招行一卡通或中行长城卡这样的银行卡刷卡消费;向往的旅游地点是“法国、东南亚以及东部非洲”等等。
他们是有产者,比大多数人物质更丰裕,比下有余,比上不足。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在上行的中国社会里,他们是抓住了机会的人;他们的烦恼,也折射着中国发展青春期和中国法治青春期的烦恼。基于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存在争议,你不确定他们是谁,但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
之一 社会转轨期的仇富替罪羊
仇富是偏狭的想法,但仇富心态在发展不均衡的中国仍有土壤。每一个富豪的倒下,都引来整个社会的“痛打落水狗”。当社会的仇富意识抬头,客观需要更多的中产者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心理的杠杆。有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层超过30%,这个社会就会相对稳定;超过40%,就达到稳定期。中国现在的中产阶层是一根脆弱的杠杆。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何挺曾透露,2004年全国绑架案立案3863起,绑架对象主要是比较富裕的企业家、名人以及家境富裕的中小学生。但富豪们可以请保镖,可以住进保证私密性的豪宅别墅,而中产没条件。拥有产业和一定财富的中产在对被抢劫、被偷盗和成为罪犯目标的担忧中,存在对人身安全受到危害的恐惧;另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的经济地位同样具有危机感,甚至自身亦存在仇富心理。中产者需要在评估自身的安全指数中寻找对自我的认同。某天,在打开日本产的汽车车门,站在中高档公寓门口时,某个中产阶层的大脑中极可能掠过一个问题:“我比周围的人都安全吗?”
之二 没有房东只当租户的“有产阶级”
中产阶层像葛朗台重视金币般重视他们手中的房产和爱车,并认为这两样东西绝对关乎中产生活的所有权。对此,法律是否予以他们保障?由以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机动车负全责”对车主可能造成的负担,到最近房屋所有权的“70大限”的热议、《物权法》草案的公布,一次次风吹草动,触动着这些中产者敏感的神经。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居住用地使用权的最高期限是70年。成都大学工商管理系教师王怡说,在目前的地权制度下,不过是“每个人都暂住在中国,拥有一个共同的房东”,而这个房东就是国家。2005年7月10日,《物权法》,这个我国第12部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对中产者最关心的“70大限”问题给出了一个相关答案。根据草案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前,住房有望被原使用者续期使用。但1994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对于个人使用的土地有无偿收回的权力。如果不申请续期,当土地被国家收回的时候,国家只能把地上房屋一并收走,而过后对土地上的房屋是否作补偿则未作规定,物权法草案对此亦保持沉默。这种法律上的沉默,可能为侵犯私人财产权留下了隐患。

有了好车,但碰上了交通事故可要负上比行人更大的责任;有了好房子,却要担心法律上房产权能否得到保障。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而缺陷仍然存在的现实下,多赚点“金币”才能消弥葛朗台们心中隐隐约约的不安感。
之三 工作狂变成了过劳死
广州一地产公司的设计部主管阿富,每天在电脑前工作超过15小时,他的口头禅是:“一天不工作,我觉得就会被世界抛弃。”中国式的中产阶层薪水不断升级,却没时间享受生活。他们从来不把体力透支当一回事,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腰椎劳损等等如家常便饭。“30岁的脖子60岁的颈椎”,成为中产阶层工作狂的写照。包括教师、记者、研究人员等职业的中产者总有职业病,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每况愈下。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令部分中产阶层的压力无法排遣,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枯竭,抑郁症、自杀早就不是新闻,自我期许与竞争意识到头来反刃自伤。中产阶层总是感觉没有人分担他们的所思所虑。
唯有拼命工作,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保证自己的楼、自己的车能够继续供下去,才能保证孩子的学费甚至将来能出国留学,才能保证负担起家中老人患病、住院等的高昂医疗费。在工作、家庭的重重压力下,最不幸的结果是,一个中产者先是变成了一个工作狂,然后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一个“过劳模”。
之四 职场如战场的晋升压力
面对竞争压力,中产者要保护自己的地位和薪水不要失去,否则一切风光霁月将成为过去,自己难免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新贫族。这种心理正给中产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根据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列出了一个“职业压力排行榜”,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指数高居榜首。压力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中层为80分;经理层为75分;教职员工为75分;一般管理技术人员为72分;医务工作者为68分;社区人员为68分;下岗人员为68分;矿工为60分;一般企业工人为59分。其中,中层管理者的社会环境、个人成就和社会支持压力排名并列第一。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层管理者们既要承担如何提高业绩表现的压力,又要承担着调动整个团队、协调众人工作任务的压力,还要承担子女抚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压力,诸多重担压在身上,难怪人们看到他们大都是一脸严肃的保守派。
面对各种压力和前途危机,“再学习”成为了部分中产阶层的共识。从1991年中国9所高校开始正式招收MBA新生起,MBA在短短的10余年内迅猛发展,无数具有危机感的中产阶层选择将MBA作为自己的一个战场和跳板。在双休日,总有中产者的高级轿车密密麻麻停在大学校园的林荫道上。
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
雅虎今年通过30万份有效调查数据,描绘出了一幅普遍中国人眼中的中产者图谱: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开标致307或奥迪A4轿车;住明星楼盘;用IBM、索尼、三星等笔记本电脑办公;用索爱、摩托罗拉、诺基亚的高级手机;经常出入五星级豪华酒店;用招行一卡通或中行长城卡这样的银行卡刷卡消费;向往的旅游地点是“法国、东南亚以及东部非洲”等等。
他们是有产者,比大多数人物质更丰裕,比下有余,比上不足。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在上行的中国社会里,他们是抓住了机会的人;他们的烦恼,也折射着中国发展青春期和中国法治青春期的烦恼。基于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存在争议,你不确定他们是谁,但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
之一 社会转轨期的仇富替罪羊
仇富是偏狭的想法,但仇富心态在发展不均衡的中国仍有土壤。每一个富豪的倒下,都引来整个社会的“痛打落水狗”。当社会的仇富意识抬头,客观需要更多的中产者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心理的杠杆。有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层超过30%,这个社会就会相对稳定;超过40%,就达到稳定期。中国现在的中产阶层是一根脆弱的杠杆。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何挺曾透露,2004年全国绑架案立案3863起,绑架对象主要是比较富裕的企业家、名人以及家境富裕的中小学生。但富豪们可以请保镖,可以住进保证私密性的豪宅别墅,而中产没条件。拥有产业和一定财富的中产在对被抢劫、被偷盗和成为罪犯目标的担忧中,存在对人身安全受到危害的恐惧;另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的经济地位同样具有危机感,甚至自身亦存在仇富心理。中产者需要在评估自身的安全指数中寻找对自我的认同。某天,在打开日本产的汽车车门,站在中高档公寓门口时,某个中产阶层的大脑中极可能掠过一个问题:“我比周围的人都安全吗?”
之二 没有房东只当租户的“有产阶级”
中产阶层像葛朗台重视金币般重视他们手中的房产和爱车,并认为这两样东西绝对关乎中产生活的所有权。对此,法律是否予以他们保障?由以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机动车负全责”对车主可能造成的负担,到最近房屋所有权的“70大限”的热议、《物权法》草案的公布,一次次风吹草动,触动着这些中产者敏感的神经。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居住用地使用权的最高期限是70年。成都大学工商管理系教师王怡说,在目前的地权制度下,不过是“每个人都暂住在中国,拥有一个共同的房东”,而这个房东就是国家。2005年7月10日,《物权法》,这个我国第12部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对中产者最关心的“70大限”问题给出了一个相关答案。根据草案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前,住房有望被原使用者续期使用。但1994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对于个人使用的土地有无偿收回的权力。如果不申请续期,当土地被国家收回的时候,国家只能把地上房屋一并收走,而过后对土地上的房屋是否作补偿则未作规定,物权法草案对此亦保持沉默。这种法律上的沉默,可能为侵犯私人财产权留下了隐患。
有了好车,但碰上了交通事故可要负上比行人更大的责任;有了好房子,却要担心法律上房产权能否得到保障。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而缺陷仍然存在的现实下,多赚点“金币”才能消弥葛朗台们心中隐隐约约的不安感。
之三 工作狂变成了过劳死
广州一地产公司的设计部主管阿富,每天在电脑前工作超过15小时,他的口头禅是:“一天不工作,我觉得就会被世界抛弃。”中国式的中产阶层薪水不断升级,却没时间享受生活。他们从来不把体力透支当一回事,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腰椎劳损等等如家常便饭。“30岁的脖子60岁的颈椎”,成为中产阶层工作狂的写照。包括教师、记者、研究人员等职业的中产者总有职业病,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每况愈下。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令部分中产阶层的压力无法排遣,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枯竭,抑郁症、自杀早就不是新闻,自我期许与竞争意识到头来反刃自伤。中产阶层总是感觉没有人分担他们的所思所虑。
唯有拼命工作,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保证自己的楼、自己的车能够继续供下去,才能保证孩子的学费甚至将来能出国留学,才能保证负担起家中老人患病、住院等的高昂医疗费。在工作、家庭的重重压力下,最不幸的结果是,一个中产者先是变成了一个工作狂,然后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一个“过劳模”。
之四 职场如战场的晋升压力
面对竞争压力,中产者要保护自己的地位和薪水不要失去,否则一切风光霁月将成为过去,自己难免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新贫族。这种心理正给中产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根据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列出了一个“职业压力排行榜”,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指数高居榜首。压力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中层为80分;经理层为75分;教职员工为75分;一般管理技术人员为72分;医务工作者为68分;社区人员为68分;下岗人员为68分;矿工为60分;一般企业工人为59分。其中,中层管理者的社会环境、个人成就和社会支持压力排名并列第一。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层管理者们既要承担如何提高业绩表现的压力,又要承担着调动整个团队、协调众人工作任务的压力,还要承担子女抚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压力,诸多重担压在身上,难怪人们看到他们大都是一脸严肃的保守派。
面对各种压力和前途危机,“再学习”成为了部分中产阶层的共识。从1991年中国9所高校开始正式招收MBA新生起,MBA在短短的10余年内迅猛发展,无数具有危机感的中产阶层选择将MBA作为自己的一个战场和跳板。在双休日,总有中产者的高级轿车密密麻麻停在大学校园的林荫道上。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01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2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杀心理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详细]
- 03现代流行的三种另类减压法
现代生活压力大,尤其是职场人士,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家应该[详细]
- 04小本领可以缓解开会的委顿
天下政协医卫组驻地医疗组、大学人民主任苗榕生主任医师,在[详细]
- 05减压奇招!令人震惊的减压法
计谋一:随时接吻“当我费力事情一天回家后,我会吻我的丈夫[详细]
- 06猎头经理与和客户的最好距离
Lydia,某猎头公司业务拓展经理,一位“以社交为生”职场人士,用[详细]
- 07告诉你怎样跨越“社交焦虑”症?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详细]
- 08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
"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专题"今天已告结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详细]
- 09职场妈妈减压
女人天生有两大对付男人的武器,职场妈妈减压五法宝。法宝之[详细]
- 01“快快乐乐”的抑郁症不容忽视
如果有人笑着说“我要自杀”,你一定会觉得这人在开玩笑。可[详细]
- 02紫禁城听“三高”:放松心态就会叫好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三高’,那你肯定住得很远--远离文明世界[详细]
- 03如何远离秋季抑郁症
俗话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由于气温降低,草木枯萎,花[详细]
- 04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随着社会发展,来自家庭,工作,生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这[详细]
- 05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6周末玩失踪帮白领们减压
“压力”是现代人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详细]
- 07白领:别让焦虑症打垮你
我们身边有人经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人际关系[详细]
- 08逛街 白领最佳减压法
逛街对与女人来说是见无可厚非的事情,可要是让你的男友陪你[详细]
- 09白领周末玩失踪以缓解工作压力
现代人的快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压力令人喘不过气来,放慢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