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情绪压力
取悦,是一场高成本的内耗!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01
“老师,你觉得我这么做,我男朋友会开心吗?”
咨询室里,琪捧着两张刚买的电影票问我。琪说:“昨天晚上饭做得不好吃,他话特别少,晚上想和他一起看电影,补偿下。”
琪是我的来访者,25岁上下的姑娘,长相普通,属于混在人堆里,你永远不会注意的类型,但是走近她,你一定会觉得这姑娘贴心、周到、处处为你着想,仿佛对你好,就是她最大的使命。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她问我:“我这样做,Ta会高兴吗?”这个Ta,是男友、是母亲、是公司的同事,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是初识的朋友……总之,可以是任何人。她曾经自费给外地来京游玩的朋友订酒店并全程陪吃陪玩整整一周,不惜耽误工作;她曾经将一日三餐的费用压缩到10元以内,只为了省钱给男友买喜欢的手机;她也曾经只因同事一句:你这条项链真好看,便偷偷买了同样的一条,送给她。
这个姑娘,仿佛多啦A梦,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是,当我看着眼前这个战战兢兢、等待我替她男友回答是否满意的姑娘,反问道:“这样做,你开心吗?”
她却有些惊讶,大概在她的生命里,很少有人问过她是否开心,包括她自己。
琪说,自己似乎从小就有特异功能,能感知到别人的情绪和需求,也习惯性地满足别人,会因此听到别人的夸奖,也会有人觉得她不真诚。小时候,她亲耳听到邻居阿姨在和别人聊天时,说道:“那个姑娘啊,太八面玲珑”。那个时候,她很伤心,“八面玲珑”四个字刺痛了她,可是直到现在,她也没法让自己停下来,对别人好,是她的习惯。
很多年前,看郭冬临、买红妹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只觉得不过是艺术化的加工、博大家一笑。而如今,坐在我面前的琪,大概就是这个小品的现实版,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琪,又一定不是一个人。
我曾听过一个青年作者说,在写作的路上,曾被她最好的朋友指责文章一文不值,她吓得好几个月不敢在公众号上更文,生怕被批评轻视。可后来才知道,她的文章,这位朋友并不曾读过,而对她的批评,不过是出于对她的“惯有印象”。
我也曾听一个来访者告诉我,她以为男友喜欢长发飘飘的姑娘,尽管早就动了心思,剪一头干练的短发,却因为自己假想出来的男友的喜好,留了很多年长发。直到某天,一狠心剪掉长发,换上清丽的短发。却听男友说:“这样的你,更漂亮,更妩媚”。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取悦者。他们习惯性地让别人高兴、对别人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全然不顾自己的感受。甚至,不曾考虑过,这样将一颗心系在别人身上的取悦,究竟耗费了多少心力。
取悦,其实是一场高成本的内耗。

02
每一个习惯取悦的人,大概都很忙。忙着感知别人的需求,忙着抉择是先满足A还是先满足B,忙着焦虑的等待着别人的认可,忙着担惊受怕——是否会因为做的不够好而被抛弃。
每一个取悦者又都是健忘的。似乎昨天得到的喜爱和认可,在明天就会被清零,然后重新启程,去追求更大的认可。
累吗?疲惫吗?当然!却停不下来。
这仿佛是一个无限制的轮回,追求认可-忘记-重新追求更大的认可,在这个轮回中,取悦者像极了一枚古陀螺,被鞭子抽打着不停旋转。
这其中,消磨了自己的时光,耗费了自己的心力,看似一直在对别人好,却很难获得想要的情谊,很可能如我的来访者琪那般,被人评价“八面玲珑、不真诚”。真真是得不偿失!
更重要的,在本该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能量与边界,找到真正所喜之事、所爱之人的日子里,取悦者却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别人需求的满足中。然后在某一个醒来的清晨,看阳光铺满全身,轻轻地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这么忙碌,究竟为了什么?
你,是这样的取悦者吗?
03
不同的取悦者虽有着近乎相似的行为,但这其中的心理动因却并不相同。
拥有25年心理医生从业经验的美国作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在其畅销书《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中,将取悦分为认知型、习惯性、情感逃避型三类。
第一类:认知型取悦。这种类型的取悦者驱使其取悦于人的动力是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我需要并且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我。他们坚持认为,自己需要做个好人,不能做个自私的人,于是为了保持自己“好人”的形象,需要将他人需求放在高于自己需求的位置上,这对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类:习惯型取悦。对于这种类型的取悦者来说,取悦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取悦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记不清自己何时开始取悦,更确切地说,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不是取悦者了。在他们眼里,别人的认可,如同“氧气”般不可或缺,一旦丧失,仿佛整个世界都暗淡了。
第三类:情感逃避型取悦。这种类型的取悦者其“取悦”的行为多是为了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情感所致。对于他们而言,别说真的跟他人发生冲突,仅仅是有这样的预感都会引发其焦虑情绪。他们将取悦作为一种策略,意在保护自己,用让对方满意的方式来逃离愤怒、冲突和对抗。
如果你是认知型取悦者,请一定告诉自己,“好人”并不意味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维护自身利益和与人自私有着天壤之别。你可以选择做圣人,牺牲自己满足别人的需求,但这样做并不代表你不自私,只能证明你喜欢伤害自己。
如果你是习惯型取悦者,你一定要明白,没有谁会一直获得别人的认可,“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做了什么事”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你得学着把它们区分开来。认识到这一点,你便不会对偶尔的批评指责感到忧心忡忡、草木皆兵。谁都有犯错误的权利,你也一样。
而如果你是逃避型取悦者,你要学习的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冲突,而不是用一味的讨好付出,来避免冲突的产生。你靠取悦来逃避愤怒、冲突和对抗所获得的短期利益,远远比不上未能学会表达愤怒和管理冲突的技能所带来的损失,因为这些技能会让你和你的人际关系变得更愉快、更健康。
取悦,怕是世界上内耗最高的事情,不仅浪费了光阴,白白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内心戏,还在本该提升自己,做喜欢的事情的年纪,选择了苦闷,丢掉了本该找到的“自我”。于情于时间,都是不划算的。
如果一定要选择取悦,请一定只取悦自己。
著名身心灵大师罗伊·马丁纳曾说:“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请相信,你也可以如他一般,在成长中,摆脱对认可的依赖,获得真正的自由。
文|若杉
上一篇:自卑心理调整训练法
下一篇:职场丽人解压妖怪训练手册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01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2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杀心理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详细]
- 03现代流行的三种另类减压法
现代生活压力大,尤其是职场人士,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家应该[详细]
- 04小本领可以缓解开会的委顿
天下政协医卫组驻地医疗组、大学人民主任苗榕生主任医师,在[详细]
- 05减压奇招!令人震惊的减压法
计谋一:随时接吻“当我费力事情一天回家后,我会吻我的丈夫[详细]
- 06猎头经理与和客户的最好距离
Lydia,某猎头公司业务拓展经理,一位“以社交为生”职场人士,用[详细]
- 07告诉你怎样跨越“社交焦虑”症?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详细]
- 08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
"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专题"今天已告结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详细]
- 09职场妈妈减压
女人天生有两大对付男人的武器,职场妈妈减压五法宝。法宝之[详细]
- 01“快快乐乐”的抑郁症不容忽视
如果有人笑着说“我要自杀”,你一定会觉得这人在开玩笑。可[详细]
- 02紫禁城听“三高”:放松心态就会叫好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三高’,那你肯定住得很远--远离文明世界[详细]
- 03如何远离秋季抑郁症
俗话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由于气温降低,草木枯萎,花[详细]
- 04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随着社会发展,来自家庭,工作,生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这[详细]
- 05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6周末玩失踪帮白领们减压
“压力”是现代人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详细]
- 07白领:别让焦虑症打垮你
我们身边有人经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人际关系[详细]
- 08逛街 白领最佳减压法
逛街对与女人来说是见无可厚非的事情,可要是让你的男友陪你[详细]
- 09白领周末玩失踪以缓解工作压力
现代人的快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压力令人喘不过气来,放慢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