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情绪压力
精神康复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小李虽然才36岁,却已经是患病18年的“老”精神分裂症患者了。她住过5次精神病院,犯病时闹得出奇,医院里很多医护人员都对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谁都难以想象,她现在有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年不仅超额完成工作任务,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业余时间,她喜欢读书、写作,比很多正常人都活得充实。
谁说精神病治不好?谁说精神病人就注定是精神残疾?小李的康复经历足以令人耳目一新。
很多人都认为,精神病人能够不打不闹,不影响他人就不错了,事实上,精神康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不论是躯体还是精神)固然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但的祛除并不意味着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康复。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患了发烧感冒,即使治愈了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主要是体力的康复,而精神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要比感冒严重的多,因此精神病人的康复也就更加困难和复杂。
概括来说,精神康复包括四个方面:
1、医学康复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消除症状、治愈,这是精神康复的根本前提,也是临床医生的主要职责。除此之外,精神的特殊性还在于,其复发率较高,而且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就越困难,精神残疾的程度也就越重。因此,即使病情已经治愈,也必须与医生保持固定联系,长期维持治疗。
2、心理康复精神病本身就是严重的心理,患者在急性发病期过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如何面对歧视与偏见、如何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等心理困扰。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康复,还可能诱发复发。为此,首先应了解精神病的防治康复知识,它是情绪的稳定剂,也是战胜的力量源泉。所以,心理康复又叫教育康复。只可惜,精神康复方面的科普宣传实在少的可怜,以至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精神知之甚少,因为无知才导致恐惧、回避和偏见。教育的对象不只是患者本人,还包括他们的亲人,精神康复离不开患者家属的精心照料。几年来,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科普宣传工作,其中包括常年开办“精神病知识系列讲座”、出版直接面向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内部刊物、定期举办患者家属联谊活动等,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社会康复精神病人患病时间长了,尤其是经过长时间住院治疗,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病人会出现“幼稚化”的言行。难以社会化,这是精神病人在康复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药物治疗一般难以奏效,国外多采用社交技能训练等行为治疗的方法,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由于种种原因,近期恐难以大面积推广。但这项工作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意义重大,因此,目前可行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充分调动家属的力量,由家属鼓励病人自理生活、参加社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二是社会应为患者提供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至少应减少患者在与正常人交往中受到的偏见与歧视,这就需要提高大众的精神卫生素质。
4、职业康复精神病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同正常人一样胜任工作压力。但所致的职业技能退化常常使精神病人在激烈复杂的职业竞争中屡屡受挫,以致丧失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职业康复更需要训练,而且需要在适合精神病人特点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国外有多种形式的专门为精神病人设立的康复机构,比如日间医院、中转站、护理中心、庇护工厂等,这些机构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能提供心理咨询、社交训练和一定形式的职业技能训练,甚至还有精神病人的交友、就业介绍和指导中心。我国从70年代起,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社区工疗站,但近年来,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原因,多数已经关闭。现有的精神病院多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有些机构虽以“康复”为名,却主要以收容、监管为目的,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康复措施,这种现状亟待解决。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精神康复不仅仅是治愈,它的最终目标是使精神病人在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方面恢复到病前水平,使他们全面回归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单纯依靠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小李的康复过程是所有精神病患者的典范,她的成功首先在于她自身的不懈努力。尽管她的生活、工作都已完全正常,她仍然每天坚持服药,定期找医生复查,还不断地学习精神知识,同以前的病友交流经验,并且把自己的康复体会写成文章在我们的内部刊物上发表。其次,家人的关爱给了小李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里,更体现在她遇到挫折、情绪不佳的时候。特别是小李的丈夫,他经常请假陪小李看门诊,还第一个阅读和评论小李写的文章,小两口常常促膝谈心至深夜。还有小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看到过小李犯病时杂乱无章的言行,也目睹了她病愈后的出色表现,他们非常理解和同情她的遭遇。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们既不冷落和歧视小李,也不过多地照顾她,因为这样会使她感到与众不同,从而增加心理负担。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小李心态平和,满怀信心地承担起一个个工作任务。
总之,小李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她个人的努力、医生的医术、家庭的支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也有许多患者并没有小李这样幸运,他们或者由于病情久治不愈、或者家庭护理不当、或者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屡受挫折,最终闲散在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对精神病人另眼相看,敬而远之,甚至谈虎色变。这是患者本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悲剧。事实上,经过患者、家庭、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精神康复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上一篇:职场减压之十步一杀技
下一篇:拿什么救济你 我疲乏的心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01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2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杀心理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详细]
- 03现代流行的三种另类减压法
现代生活压力大,尤其是职场人士,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家应该[详细]
- 04小本领可以缓解开会的委顿
天下政协医卫组驻地医疗组、大学人民主任苗榕生主任医师,在[详细]
- 05减压奇招!令人震惊的减压法
计谋一:随时接吻“当我费力事情一天回家后,我会吻我的丈夫[详细]
- 06猎头经理与和客户的最好距离
Lydia,某猎头公司业务拓展经理,一位“以社交为生”职场人士,用[详细]
- 07告诉你怎样跨越“社交焦虑”症?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详细]
- 08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
"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专题"今天已告结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详细]
- 09职场妈妈减压
女人天生有两大对付男人的武器,职场妈妈减压五法宝。法宝之[详细]
- 01“快快乐乐”的抑郁症不容忽视
如果有人笑着说“我要自杀”,你一定会觉得这人在开玩笑。可[详细]
- 02紫禁城听“三高”:放松心态就会叫好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三高’,那你肯定住得很远--远离文明世界[详细]
- 03如何远离秋季抑郁症
俗话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由于气温降低,草木枯萎,花[详细]
- 04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随着社会发展,来自家庭,工作,生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这[详细]
- 05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6周末玩失踪帮白领们减压
“压力”是现代人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详细]
- 07白领:别让焦虑症打垮你
我们身边有人经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人际关系[详细]
- 08逛街 白领最佳减压法
逛街对与女人来说是见无可厚非的事情,可要是让你的男友陪你[详细]
- 09白领周末玩失踪以缓解工作压力
现代人的快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压力令人喘不过气来,放慢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