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情绪压力
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一生!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01
六一汇演要进行选拔比赛了,每个班都要出三个节目。苗苗能歌善舞,是老师特别中意的一个人选。可是,在表演节目那天,她却拒绝表演,在老师百般哄劝下,苗苗才说了,如果她去表演,李晓亚就再也不和她玩了。
她妈妈看到她这样,又气愤又无奈,说苗苗从小和李晓亚在一起长大,在一起玩的时候,什么都是听李晓亚的,新买的玩具,只要李晓亚想要,即便自己是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会给李晓亚玩。
后来,老师和李晓亚妈妈沟通了一下,这事才得以解决。但是,苗苗临场发挥却特别不好,因此落选。
很显然,苗苗是在讨好李晓亚,而且,她也习惯了这种和李晓亚在一起的相处模式,也无法控制自己讨好的行为。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中的斯派维,他有一颗聪明绝顶的大脑,十岁的他就发明了永动机。可是,他也都知道,爸爸爱弟弟多一点,因为弟弟像爸爸一样有牛仔的个性和爱好,而他只是一个喜欢图纸和科学的小宅男。
在学校和家里他都不被认可,于是,他努力去讨好身边的人,试图去融入他生活的环境。弟弟喜欢玩枪,他就绘制枪的声波图,他想着这样就可以和弟弟一起玩了,结果却导致弟弟玩枪走火而死亡。
即使父母没有批评他,可是,他那一颗敏感的心,却总觉得自己有责任的。如果他不去讨好弟弟,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可他控制不住讨好弟弟,以及身边的所有人。
从幼儿成长发展来看,他们对家人是有要求和需求的,甚至,会耍一些“手段”来满足自己,这才是符合成长规律的。
什么时候他们会变得小心翼翼,察言观色,把自己的想法隐藏,一切以别人高兴为准则,成为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呢?
也许就是从感到自己被孤立的时候,因为一个孩子很难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的孤独感,为了得到那一份爱和关注,他会刻意的去做些什么,来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从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

02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性格,而是跟父母平时教养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父母本身对自我、对家庭缺少积极认同和价值感,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迫孩子去听从自己的安排。比如,当孩子调皮的时候,他们会说:“乖一点,不然别人会讨厌你”,“你要分享,才会有好朋友”,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利益或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去满足别人。
一个朋友搬了新家,为了女儿可以尽快有要好的朋友,她经常会邀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有一次,小朋友弄坏了女儿特别喜欢的一个玩具,当时她女儿就不高兴了,生气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朋友批评自己的女儿小气,说她这样以后不会有朋友的。等到同学和家长走的时候,还不顾女儿的反对,把一个芭比娃娃送给了女儿同学。
家长的这种大方,和不顾孩子的感受,就是在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的感受不重要,别人开心才好。
在父母潜移默化的言行影响下,孩子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喜爱来做事,哪怕委屈自己,牺牲自己的感受,极容易变成了一个“讨好型”的小孩。
1、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不幸福
如果孩子所在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常常大吵大闹,冷言冷语,甚至,时不时来一场“华山论剑”,而事后,关于孩子的安抚工作没有做好,比如,告诉孩子我们不是在争吵,只是在讨论,可能声音有点大。而且,和好也要当着孩子的面。没有做到这些,也会增大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的几率。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可能认为由于自己的“不听话”或者“不懂事”让爸妈生气,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努力让自己变得听话,迎合父母的想法,强化自己察言观色的能力。但是,如果在父母争吵后,告诉孩子,和他们无关。
有一段时间,弟弟和弟妹因为一些家里的琐事经常争吵,而之前那个经常嚷着买玩具,要去游乐场的小侄儿,突然变乖了,会小心翼翼地问弟妹:“妈妈,我自己吃完了饭,你心情好不好?”“我乖乖睡觉,你就开心吧?”
从一个喜欢说“我不喜欢你了”的孩子,摇身一变,非常注重别人的感受,说明他在改变,在他争吵的环境里,他努力做好自己,因为希望这样父母不会争吵,很显然,也增加了他变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2、经常否定孩子的家庭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如果长时间去用否定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卑的心理,同时也容易形成讨好型的性格,从而希望以此得到父母的肯定。
孩子画了一幅画,欢喜地希望得到表扬,你却说:“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说:“我们家穷,买不起那么多玩具”。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听话、懂事,得到了别人的称赞,但实际上孩子是胆怯懦弱,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
03
“讨好型人格”会让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善良”,认为吃亏是福,但实际上,“讨好型人格”的危险在于,孩子在成人后习惯性地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处理其它社会关系,“讨好”也会大大地降低幸福感。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里的斯派维后来决定一个人离家去领奖,在路上,即使饥饿难忍、孤独和害怕,可是,他战胜了自己,学会了在意自己的感受,不用再去讨好任何人。
父母在平时的生活里,如何避免把自己的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呢?
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无条件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营养”。
即使孩子犯了错,父母在批评教育后,也不忘了说一句“我依然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内心获得满足,心里不会因为爱的匮乏,而去关注别人是否关爱他,也不会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去讨好别人。
不缺父母爱的孩子,心理才是自信和健康的。
2、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父母长期的高压和专zhi主义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引发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模式。
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给孩子选择和参与意见的机会,即使意见不同,也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父母的想法更好,这样的有商有量,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心,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有自主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有主见,不会随便依附别人的想法,在有异议的时候,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孩子充实富足的内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讨好型人格”孩子的认知中,他们通过“讨好”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赞赏和认可。
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多关注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通过努力和提升自己,去获得别人的赞许和认可。
比如,发现孩子的兴趣,加以培养,发展特长。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自我确认感、自我满足,当自己足够好的时候,自然能赢得别人的关注和赞美。
心若盛开,不怕别人不来。
4、多些欣赏和鼓励
孩子年龄小,自我认知能力欠缺,对自我的认知只能来自父母的评价,在教育的孩子过程中,父母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欣赏的态度,去鼓励他们,孩子才会信心百倍去发扬自己的优点。
得到欣赏和鼓励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强,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赏,而去讨好和迎合别人。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写过一本书《讨好是一种病》,在书中她写道:
“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阅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一个人在好好爱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去关心别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因为过度去迎合别人,而失去了很多快乐和幸福,这本身就是违背成长规律,长大以后,也注定会成为一个内心缺乏幸福感的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会“讨好”自己的人,这才是父母需要做的一件事。
上一篇:癌症性格,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下一篇:优越感是个什么东西?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01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2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杀心理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详细]
- 03现代流行的三种另类减压法
现代生活压力大,尤其是职场人士,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家应该[详细]
- 04小本领可以缓解开会的委顿
天下政协医卫组驻地医疗组、大学人民主任苗榕生主任医师,在[详细]
- 05减压奇招!令人震惊的减压法
计谋一:随时接吻“当我费力事情一天回家后,我会吻我的丈夫[详细]
- 06猎头经理与和客户的最好距离
Lydia,某猎头公司业务拓展经理,一位“以社交为生”职场人士,用[详细]
- 07告诉你怎样跨越“社交焦虑”症?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详细]
- 08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
"现代眼光看精神医学专题"今天已告结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详细]
- 09职场妈妈减压
女人天生有两大对付男人的武器,职场妈妈减压五法宝。法宝之[详细]
- 01“快快乐乐”的抑郁症不容忽视
如果有人笑着说“我要自杀”,你一定会觉得这人在开玩笑。可[详细]
- 02紫禁城听“三高”:放松心态就会叫好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三高’,那你肯定住得很远--远离文明世界[详细]
- 03如何远离秋季抑郁症
俗话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由于气温降低,草木枯萎,花[详细]
- 04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随着社会发展,来自家庭,工作,生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这[详细]
- 05考前心理减压
“磨刀不误砍柴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或许我们[详细]
- 06周末玩失踪帮白领们减压
“压力”是现代人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详细]
- 07白领:别让焦虑症打垮你
我们身边有人经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人际关系[详细]
- 08逛街 白领最佳减压法
逛街对与女人来说是见无可厚非的事情,可要是让你的男友陪你[详细]
- 09白领周末玩失踪以缓解工作压力
现代人的快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压力令人喘不过气来,放慢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