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情绪压力

「老好人」是一种心理缺陷丨摘下你的面具

2019-07-25 08:51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因为他们对别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力有不逮或因此受苦,也不会拒绝。但9月7日英国《每日邮报》却刊文称,这种不懂得拒绝的人可能有心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将其命名为“友善病”。

  也许你要疑惑,当好人不是很好嘛。确实,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我们要当一个好人,但是“老好人”竟是心理缺陷表现?如果是一个无论对什么人都有求必应好的无以复加的人的话,那么,他大概已经迷失了自己。

  01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这是通过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泰勒的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表面来看,这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对泰勒心理坦诚,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泰勒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心理。许多女性和她的这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

  02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态心理的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巴巴内尔在其着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心理问题的性格特征。”

  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犯罪心理、羞耻感、愤怒和焦虑。“问题是要成为圣徒可能会致命。当给予成为活着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心理和焦虑心理,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03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一家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此外,专家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消除内心压力,佛系笑看人生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在焦虑中积极应对压力

在焦虑中积极应对压力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