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小学生的手机综合症

2019-07-04 09:20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近半申城小学生(46.8%)将手机视为上学期间的必带品,其次为动漫书(17.4%)和游戏机(13.1%)。8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的首届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上,专家公布的一项关于上海小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显示:上海市小学生的书包里除了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之外,手机、动漫书、游戏机已经荣升为书包族中的重要成员,成为90后儿童“最容易想到”的新玩具。(上海《青年报》12月9日报道)

  手机的出现绝对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杯式的发明,给人类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语言无法尽述的方便。但与此同时,由于人类进化历程的不断递进,对科技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无论身心都溶入到了电子时代的机器齿轮传动中,抽身已是欲罢不能,具体表现即是人类染上了各类工业病征——“手机综合征”就是现代社会人们凸显的典型集体病征候。而“近半申城小学生将手机视为上学期间的必带品”告诉我们——“手机综合征”正在向低龄人群逼近!

  随着手机功能的层出不穷,发短信、玩游戏、听音乐、上网、看电影等可谓无所不能。而所谓“手机综合征”,是因为近年来出现很多人不知不觉对手机产生依赖的情况,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就觉得心理上空虚、紧张甚至是恐慌,在肢体上具体的表现是有些人出现拇指自觉颤动、幻听、肘管炎等症状。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类心理疾病,而调查表明,易患“手机综合征”的往往是青少年人群。

  小学生们带手机去上学,有方便家长随时与之联系的好处。但小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一旦拥有手机,便有可能好奇于手机的各类“好玩”功能,一旦上瘾沉迷其中,就患上了“手机综合征”。同时,因为手机屏幕小,频发短信息对视力有一定伤害;而且手机辐射会对人体机能也有一定伤害,国外的实验室实验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刺激大脑神经,造成、忧郁。如此,即使刨除手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说,单就对其成长发育阶段的身体而言,其危险已经是很大的,必定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方便人们交流却同时带来依赖性的双重性。手机本是工具,但是现在这个工具已经影响了我们有些人的行为和心理,就像很多科幻片描述的那样,本来是人创造了某种工具,但最后这个工具却控制了人类自身。其实,手机本身并没有问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所以,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在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发育的时候,在主观上尽量晚些少些让他们接触这类工具?

  治疗或预防孩子患“手机综合征”的关键,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活的重心和方向,适当对他们使用手机进行限制,避免把心思集中在玩手机上。更重要的,就像上海的绝大部分学生、老师、家长表示希望的那样,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发挥媒介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如此,小学生们用手机,才用得安全,用得放心!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