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寒假来了,如何帮助初中孩子摆脱对手机的沉迷?

2019-06-26 09:16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1、人天生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总是喜欢轻松、愉悦的事情,尽量躲避压力、困难,孩子更不例外。

  每天在学校里,老师讲的永远是学习呀、做题呀、考试呀、分数呀等等;回到家,父母张口闭口就是分数、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看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等等,这些窒息的语言无形中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增添了很重的心理压力。

  而手机,恰好可是释放压力,给自己一个独立自我的空间,通过手机游戏发泄不满和压力。

  2、沟通交流少,缺少陪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能跟自己说上话来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独生子女,缺少同伴的交流。

  通过QQ、微信聊天寻找可以倾诉的对象和群体。父母缺少和孩子有效沟通,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有很多心里话无处倾诉,也是让孩子更依赖手机的一大原因。你可以观察一下,越是沉迷手机厉害的孩子,越是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他们只能借着手机中的社交软件,匿名宣泄自己的情绪。

  3、游戏的刺激和等级机制,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给孩子增添了很多乐趣,同时孩子自制力比较低和好奇心比较强,导致孩子沉迷手机。

  详情了解《青少年自制力差,沉迷网络怎么办?四个规则家长不可不知》

  4、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1、运动减少,影响发育

  电视代替了孩子的玩耍和运动,长期沉迷电视的孩子,更容易肥胖,影响身体健康和发育。

  2、性格孤僻,阻碍社交

  电视成了孩子的好伙伴,“闭门不出”的孩子人际会减少,性格更容易内向孤僻,阻碍社交能力的发展。

  3、不良信息侵袭

  手机里一些暴力、不文明的片段,让涉世未深、缺少辨别能力的孩子往往模仿,,现实生活中也充满暴力倾向,从而误导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家长须反思

  很多家长整天手机不离手,一天到晚都在玩手机。试想这样的家长,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又会有多大的说服力呢?所以,当我们自己休息的时候,不要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第一,要想让孩子不迷恋手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孩子建立起更有吸引力的兴趣,譬如运动、读书、跳舞、弹奏乐器等爱好,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摆脱手机了。

  其次,每天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还可以培养共同的爱好,譬如一家人共同阅读。还可以跟孩子出去走走,一起打打球、一起练练书法、健健身……当我们自己都生活得积极阳光的时候,孩子几乎不可能再去沉迷手机。

  第三,注意说话的语气,过多的指责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相互伤害,把问题推向谁都不愿看到的地步。

  同时方式上不要简单粗暴。

  第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态度一致,不要一个教育孩子,另一个却在护犊子。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也让孩子更加有“仗势”。

  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手机成瘾问题的关键。善于“弹性说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了解孩子的需要,切忌危言耸听。如果您还想获得更加详细的一对一指导。点击下方导师提交求助即可。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