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孩子爱“攻击”家长巧应对

2019-06-25 09:10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孩子有打人、骂人之类的攻击行为,急的是家长。不过,在着急上火之前,我劝您先认清——

  孩子攻击为哪般?

  孩子的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种:工具性的攻击和含有敌意的攻击。

  工具性的攻击仅仅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例如为了得到别人的玩具;含有敌意的攻击则以损害他人为目的。3~7岁孩子的攻击行为都不含敌意,属于工具性的攻击。

  常用对策有偏颇

  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惩罚。

  这种权威式的高压政策,常常会使不善于思考的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故意犯规、违拗父母。

  另一种方法是暂时转移注意力。例如:看见孩子在外面打架,便用哄骗的办法把他拉到屋内看电视。但是,由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随时都可能因为各种事情而“反复发作”,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收效一时,并不是一种控制、减少孩子攻击行为的好办法。

  “第三类妙计”——扩散思维

  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不妨采用一种扩散思维的方法。

  扩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能帮助儿童开阔思路,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争执白热化的时候,能为攻击型的孩子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避免攻击行为。

  扩散思维应用实例

  比如,当小明因为抢不到皮球而推倒小阳时,家长就可用扩散思维法帮助孩子思考:

  “推倒小阳是得到皮球的一个办法,但是,有没有不推人就能得到球的办法呢?好好想想,你会有办法的!

  小明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叫妈妈买一只皮球给我。”

  “到有皮球的亲戚家玩。”

  “我们比谁跑得快,谁快谁先玩球”。

  “我们可以一起玩皮球。”

  “我拍球,他在旁边数数。”

  ……

  家长利用孩子提供的答案,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知道:解决争端并不是只有“攻击”一种方法。要知道:幼儿之所以会用攻击行为对付别人,常常是因为没有开动思维机器;而用扩散思维法训练孩子,就能让他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问题,思路一旦打开,就能轻而易举地走出攻击行为的死胡同。

  家长备忘

  在帮助孩子运用扩散思维时,家长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持续不断地推动孩子去思考,你可以这样说:“不错,你提出了一种好办法,再想想看,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二、孩子很可能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答案,这时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要轻易否定。因为否定会使孩子不敢再去想更多的办法。只有家长的不断鼓励,才能使孩子愉快地找到答案,当有趣的答案越来越多时,孩子也会兴奋不已。

  三、在出现了大量答案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比较,让他找出既有助于合作、又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时,家长要表扬孩子:“你找到了一个了不起的好办法!”最后,要让孩子自己去试试看,让他亲自看到“聪明思考”的成果,体会到不攻击也能解决问题的欣喜。

"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