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家庭贿赂性奖赏的悲剧

2019-06-21 09:09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情景剧上演

  3岁半的壮壮像大多数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去幼儿园,尤其是逢年过节在家休了一个长假之后,一说要上幼儿园了,壮壮马上哭得昏天黑地。

  妈妈试图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甘心情愿地去幼儿园,可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就是不见效。最后,妈妈拿出了杀手锏:“壮壮,你如果乖乖地去幼儿园,那么我就带你去买玩具。”于是孩子回应道:“那你现在就带我去买。”“好,我现在就带你去,但是买完玩具后就上幼儿园好吗?”孩子点点头,于是“成交”,一场孩子的“罢工行为”,在妈妈的物质贿赂下结束了。

  “如果能考出好成绩,我就带你去游乐园……”

  “如果你去幼儿园,我就给你买玩具……”

  “如果你背下这首诗,我就给你巧克力……”相信这种“如果你……那么……”的方法,很多妈妈都用过,并在短时期里应对孩子的任性也很见成效,能够马上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妈妈错在哪里?

  这种“如果你……那么……”的方法,短期来看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而努力,但长远来看,也会给妈妈和孩子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首先,这种方法很少能鼓励孩子持续地努力下去。其次,在这种做法中,我们每句话传达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在对孩子的能力表示怀疑,比如,“如果你考出好成绩”,意思是“我不能确定你能”。因此,这种“如果”的假设并不能给孩子以正向的鼓励。

  另外,对于这种贿赂性奖赏还有几个反对的理由:第一,为了得到奖赏,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第二,这样的推理可能会让孩子跟你讨价还价甚至勒索,为的是让你跟他的“好”行为交换;第三,孩子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

  心理学家支招

  当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并进行反抗的时候,更聪明的办法是树立权威,在服从权威的前提下,再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比如:“该上幼儿园了,你想让爸爸送你去还是让妈妈送你去?”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随着孩子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开始,他们便面临着进入社会生活的挑战。一般认为,儿童社会化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受两种人际关系的交互影响:一种是平等协作的同伴间关系;另一种是权威约束性的关系,以尊重和单向服从需要为特征,而父母通常是儿童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对于孩子来说,尊重正确的权威,会促进他获得知识、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而对权威的漠视和反抗,则有可能造成以后的自由人格和反社会人格。

  另外,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的话,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重视的。父母们也不应该要求孩子做出不是发自内心的保证,因为这就等于让他在银行签了一张没有户头的支票。

  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有时的确是必要的,但底线是:不能用“如果……那么……”的方法,将物质与服从妈妈的愿望直接挂钩,把奖励变成了贿赂。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成为心理咨询师,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