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积极的心理暗示助孩子健康成长

2019-06-12 09:14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

  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嫩,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语言暗示

  设喻法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激将法

  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非语言暗示

  神态表情

  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行为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成为心理咨询师,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