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一直称呼孩子小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2019-06-11 09:23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导读: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给自己宝宝起一个小名,一来叫起来方便,二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但其实,小名还是留在小时候称呼就好,一直称呼孩子小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应该学会称呼孩子的大名,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心理生理上真正的成长。

  不要老是叫孩子的小名,特别是孩子长大后上小学了,这样很可能让孩子养成一种长不大的心理。

  我们平常走在大街上,儿童娱乐场所,或者是在幼儿园门口,都会听到妈妈叫自己的孩子的声音,有的叫心肝宝贝儿,有的叫小祖宗等等。因为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宝,叫昵称更能显示出来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过,家长常叫“宝宝”之类的昵称,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是伴随着“奶嘴”而产生的,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在亲子教育阶段,它和奶嘴一样,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咿呀”表达感情和需求的婴儿。当孩子长大后,能够自己做游戏,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应该改口,不要叫孩子的昵称,要叫他们的名字。

  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孩子的转折期适时改口如果嫌改口比较生硬,可以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或假期旅游中开始。因为这些时机都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孩子将面临在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父母在这个时候改称孩子的大名,有助于孩子成长意识的觉醒,增添他步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学校教育,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新学年意味着孩子升入新的年级。

  孩子会感觉自己不是小朋友了,学校也会在不同的年级增设一些家务技能课程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如果父母仍旧“宝宝”地叫着,就会抵消学校教育带来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跟上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的节奏,在称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他的身份不同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利用孩子们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称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或者在作文、日记中,总会流露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理想。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称,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对于长大想当警察的孩子,家长可以戏称“王警察”,对于想当医生的孩子称为“李医生”,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可以称为“张教授”……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或多种职业精神,如警察的胆大心细、勇敢奉献;科学家的认真专一、思考创新;心理医生的细心耐心、慈悲为怀等等。这些都可能随着称呼强化孩子长大的意识,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样板。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成为心理咨询师,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