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终于有了答案!

2019-06-03 09:19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还手?一直是让父母困惑的问题。然而并没有一个统一并且斩钉截铁的答案。因为不同情境下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不尽相同,每一个人的个性也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教会孩子用一个标准答案去对待所有的事情。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会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大部分被打孩子的父母都会有下面两个担忧:1. 被打的孩子会一直被欺负 2. 孩子胆子太小,懦弱

  那么,作为父母,当孩子一脸委屈的向你倾诉他被欺负的经历时,你该如何帮助孩子呢?以下四点都是父母们需要关注到的:

  1 表达重视,给到孩子情感支持与关注

  在孩子向你诉说他被欺负的经历时,请给到重视。停下正在做的事,选择一个相对舒服封闭的空间(比如孩子的房间,和他坐在一起),看着他。

  切忌的回应方式:也许他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你下次就别理他了/你长大了,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处理!

  2 帮助他回顾事情的经过与感受

  孩子在向你描述事情经过时,可能会因为堆积着一些负面情绪而显得不太理智。

  父母可以简短回应或重复孩子的语言(哦,他骂了你)

  说出孩子的感受(用那样的话骂你,真过分,真让人生气)

  并用简单的问题引导他更详细的回顾经过(然后呢?他又说了什么?当时还有谁在?)

  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只有情绪渐渐平复,孩子才能恢复理性的思考。通过描述,如果确定孩子没有错,是对方故意挑事,一定要告诉孩子:你没有错!

  切忌的反应:回避孩子的情绪(别哭了、别生气了、哭有什么用)/ 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怒其不争)

  3 明确告诉孩子遇到欺负时应该如何应对——“1+3”定律

  说明:这个时候可以先不用着急去激发孩子的主动思考,让他想办法去解决,因为此刻他内心的需要是得到有效实际的支持,当这份需要被满足后,他才会愿意有后续的思考。

  “1+3”定律(一条原则、三个步骤)

  原则:安全第一

  不论因为什么,如果欺负的方式是肢体行为,一定要率先保证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可以躲、跑、还手、求助身边的人。其次,是尽力使得对方的身体也不受伤害。

  步骤一:勇敢说不

  被欺负时,要敢于大声说不,说出自己的态度(不要叫我外号/你不能故意推我)。因为没有态度,就等于默许与纵容。

  步骤二:提出警告

  如果说出态度后,对方没有停止,需要给到一次警告,比如:你再……,我就告诉老师、告诉父母。

  步骤三:采取措施

  如果警告无效,就可以采取措施。对小孩子来说,当他无法处理这种冲突时,只能寻求权威的帮助,权威无非是老师或父母,所以不要传递给孩子“无助时刻去求助大人是无能的表现”。

  以上三个步骤,建议父母能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提前演练,这样孩子在真正遇到事情才不至于乱了方寸,再次束手无策。

  4 孩子面临冲突时,父母可以采取的3个方法

  1、孩子自身行为习惯

  对于孩子自身能力问题导致的被欺负,父母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他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丢三落后、个人卫生差,并和孩子探讨可以如何去改善,孩子如何做,父母如何提供帮助。

  2、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因素导致的被欺负,比如长相、身高、体形、动作不协调、结巴、口齿不清等,父母也需要坦诚地让孩子去接受现状,并注意在平时能多元地去评价孩子,并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有哪些特长,等等”。

  3、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引导孩子思考:你觉得还有哪些方式可能避免冲突的继续发生?

  如果孩子没有想法,父母可以给到一些提示,比如单独找欺负自己的孩子,跟他进行一次谈话或给到一张字条,告诉他你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希望对方如何做。

  之后让孩子思考哪个方式可能会有效,结果会怎样。

  现在,当孩子向您倾述发生冲突时,您心里有底吗?其实,了解系统的方法之后,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毕竟实际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成为心理咨询师,提升个人能力!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