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对付孩子偷窃的方法

2019-05-27 09:06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前几天,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末了,父亲告诉我说堂弟小林又偷了家里的钱去买玩具,他爸妈为此都快愁死了。

  小林今年10岁。伯父结婚晚,年近四十才得了小林这个独生子,自然十分宠爱。小林被宠得像家里的小皇帝,自幼就非常倔强和好胜,从不肯在同龄伙伴前示弱。

  小林第一次偷家里的钱是两年前,那次,伯父带他去逛商店,小林在一家商店看中了一支能连续发射子弹的仿真冲锋枪。由于伯父已经给小林买了好多东西,而且小林已经有几支玩具枪,所以就没再给他买了。没想到小林第二天就偷偷拿了伯母口袋里的钱买回了那支枪。伯父知道后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告诉小林,以后用钱要先告诉父母。

  伯父家并不是很富裕,有些贵重的物品伯父就不给买。于是小林又偷家里的钱去买喜欢的东西,一次、两次,伯父伯母都没有发现。之后,小林就很少向伯父、伯母要钱买东西了。有一次,小林又偷偷潜到伯父卧室里准备偷钱,被伯父撞了个正着。这下伯父急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是小偷。伯父责骂了小林一顿,并加强了对锁匙的管理,小林收敛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是旧病复发,趁着伯父伯母的疏忽一次次地偷钱。伯父气得要拿鞭子抽他,伯母却舍不得,总是护着他,于是小林更是有恃无恐,偷得越来越频繁,金额也越来越大,一直到今年3月。

  今年3月的一天,小林说去干娘家玩,下午回来时带回一台电脑学习机,说是干娘让他带回来的。由于伯父一向疏于管理钱,而且干娘家确有电脑学习机,所以就没有多问,没过几天,恰好干娘回来探望小林。一问,才知道小林根本就没去干娘家,小林从头到尾都在撒谎。

  那次,伯父是彻底伤透了心,伯父心疼的不是钱,而是小林从头到尾的谎言,他说谎时的脸不红、心不跳。伯父不由分说拿起一根皮带对着小林狠狠地抽打,要他保证以后不再犯,当时伯父确实是气坏了,伯母拦也拦不住,小林哭着保证不再犯,可没想到才半年老毛病又犯了。

  伯父伯母对小林是又失望又痛心。他们只有那么一个儿子,自然不希望小林走歪路,但他们现在却感到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教导小林,才能使他去除恶习,走上正道。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医生点评: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达到高峰。偷窃使孩子的父母感到担忧,因为这种小偷小摸行为若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纠正的话,发展下去是危险的。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都不懂得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而只是像文中的伯父那样,“不由分说,痛打一顿”。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收效甚微,有的还会起到反作用。

  那么,对于偷东西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一旦发现孩子偷窃,家长不应过于愤怒、失望和吃惊,不要随便夸大事实,更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同时也不能疏忽大意,放任不管,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偷窃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其次,跟孩子谈话,了解他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一般来说,孩子偷东西会有以下几种动机:

  1.经济方面的原因。看到别的孩子去买糖果或去看电影,而自己的父母却不给自己足够的零花钱,或根本不给自己买,于是只有去偷。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无理拒绝孩子的一些正当的开销,如果是,就应尽量提供必要的物质供给及适当的零用钱;若是孩子无理取闹,那就要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经济条件允许的事情上来。

  2.不成熟行为。孩子尚未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倾向于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应立刻得到满足。他们做事没有计划,不顾后果,不懂得私有权,也弄不清借与偷的区别,甚至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都不认为是错的,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对这种孩子,父母要向孩子讲述其行为的后果,进而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

  3.心理因素。这样的孩子大多因父母疏于照顾,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填补失去父母关心和疼爱的空虚而去偷窃。这时父母要注意多给孩子一些爱护和关心,多陪孩子并努力了解他们。

  4.寻求冒险和刺激。有些孩子为了显示自己能干,为了体验冒险和刺激而偷窃。解决办法是为他们提供其他刺激活动,并在活动中显示他们的能力,增强友谊,提高其声誉等。

  5.不良教育。有些家长自身就有“顺手牵羊”的恶习,也有的家长虽然不偷窃,但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有潜在的认同感受,对孩子的顺手牵羊行为不以为然。这样的家长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检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

  再次,父母应多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如果发现孩子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一定要追查清楚,如果确实是偷窃来的,要让孩子承认错误。正视错误是改掉偷窃行为的前提,并要及时将物品归还物主,同时致歉或赔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认识到偷窃是不正确、不道德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要让孩子将错就错或存在侥幸心理。当然,也可以事后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让他明白一个人的需要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满足,而不能通过偷窃。

  另外,对于爱偷自家东西的孩子,父母要加强防范措施,不提供任何可诱发孩子偷窃的机会,如不要随便乱放零钱、钱包等。

  当然,如果孩子的偷窃行为确属“屡教不改”,而且延续到10岁以后,那么就必须求助于有关的心理卫生专家来纠正了。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成为心理咨询师,提升个人能力!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