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父母对孩子最坏的影响,莫过于没有自己的生活

2019-03-20 09:26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

  莫过于让孩子觉得

  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荣格

  01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你是不是就倏地一下消失了?

  你的微信昵称,变成了XX妈XX爸。

  你的微信头像,变成了孩子的照片。

  你的夜晚娱乐,变成了上育儿论坛。

  你的周末休息,变成了跟着孩子上补习班。

  无论参加什么样的聚会,你三句话就会扯到孩子身上。更不要说你的朋友圈了,你的朋友圈里,孩子是永远的主角:

  孩子在学英语,孩子在上奥数,

  孩子又过级了,孩子又得奖了。

  你就这样丧失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孩奴”,你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希望能为孩子“安排”一个美好人生。

  但遗憾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结果,离你的期待总是差了那么一大截。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不明就里。

  02

  7月,媒体采访高考状元时,发现了三个很有趣的现象:

  现象一

  本以为高考状元都是书呆子,采访后才发现他们个个都超好玩。

  陕西文科状元向远方特喜欢健身,所以没事就练器械、打球、爬山,那身材,健得真是堪比超模。

  福建理科状元陈汜玄喜欢写作,所以平时超爱玩诗社、玩辩论、玩剧本。

  贵州理科状元查致远热爱文艺,唱歌、跳舞、朗诵、演奏样样拿手,所以他成了学校电视台的台长。

  现象二

  本以为高考状元的父母都是“孩奴”,采访后才发现都不是。

  记者问:“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他们都回答:“好象也没怎么教育啊。”

  现象三

  “孩奴式父母”的孩子,不但成绩很难跻身顶级,而且性格也不太阳光。

  记者问“孩奴式父母”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但自己的苦水一大堆,对孩子的不满也是一大堆。

  他们始终不明白一件事情:“我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就教不出优秀孩子呢?”

  是啊,为什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付出与回报是如此的不成比例?

  03

  有位妈妈终日愁眉不展,因为儿子不听话、不爱学习,她在儿子身上花了很多心血,但儿子始终改不了各种毛病。

  她只好去求教星云大师:“我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星云大师问:“您影印过文件吗?”

  妈妈答:“影印过。”

  星云大师问:“如果影印件上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妈妈答:“当然改原稿。”

  星云大师说:“这就对了。孩子的积习,一般都是从父母那里‘影印’过来的。”

  孩子的积习是从父母那里“影印”过来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

  04

  你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我大学同学张敏(化名),孤僻、自卑、敏感、暴躁、小心眼,正因毛病多多,她没什么朋友。

  有一次,她跟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吗?——因为我成长在一个很坏的家庭。

  她说:“我爸妈每天都为鸡毛小事吵架,什么今天没去缴水费啊,什么地板滴了一滴油啊,每次吵架都摔东西,摔完东西就开始揍我。

  我六七岁的时候,有次吃饺子,我妈问我用哪边牙齿在吃,我说左边,她立马就扇了我两个大嘴巴,所以到现在我都不敢吃饺子。

  高考结束后,我做了一个离子烫。回家就被我爸打得满身血印,他还问我是不是要去做鸡……”

  那时张敏就想:“我以后一定不能重蹈父母婚姻的覆辙,一定不让孩子过和我一样的日子。”但不幸的是,张敏失败了。

  “我结婚后,好像有撒不完的怨气,瞧着老公和孩子,总是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于是讽刺、挖苦、骂人、摔东西……

  做的时候没意识,做完之后恨不得剁了自己,警告自己一百遍要改,可一到明天还这样。”

  我朋友讲过他一个发小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发小跟父亲去书店看书,他看上了一本童话书,很想买,于是父亲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一下就把最后一页价签撕掉了,然后迅速把书塞进了他口袋里。

  他长大之后,也会下意识做出父亲类似的行为,比如趁着人多的时候逃公交票,比如逛商场的时候偷吃各种食物。

  他的生活习惯也充满了父亲的影子,比如吃饭的时候会把好菜埋在碗底,用饭盖起来,先吃桌上菜碗里的。

  他也常常为这些毛病而羞愧:“我一直努力不要像我父亲那样,可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像他?”

  你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人生三观、精神品格、

  思维方式、生活习惯,

  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

  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

  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所以星云大师说: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

  05

  今年小学开学时,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很多家长都为子女教育头疼不已:

  “我简直拿孩子没有办法……”

  “完全不是我期待的那个样子……”

  班主任在家长们发言之后,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好老师重在方法,好父母重在活法。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活得精彩。

  父母自己活好了,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班主任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大师荣格的另一句话:“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

  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影印件。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我们的生活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别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活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06

  很多人知道高晓松是音乐奇才,却不知道他是超级学霸。

  他中学读的是北京最牛的北京四中,且是A1班——成绩前50名的尖子班。高三时,他就获得了保送浙大的名额。

  他没去,最后考了清华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当时是清华最牛的系,对高考分数要求极高,但高晓松竟超了录取线60多分。

  你知道高晓松学习为什么这么牛吗?

  他爸是清华教授,他妈是建筑学家,但他们平时并不管高晓松的学习,他们只是自己超爱学习和钻研,所以在这种氛围下,高晓松自己就养成了学习和钻研的习惯。

  这几年,高晓松参与制作了三档综艺:《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这三档节目,都火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说:高晓松怎么这么博学啊?

  “从小我家里就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我们家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

  因为父母超爱读书、超爱做读书笔记,所以高晓松也变成了跟父母一样的人。

  你知道高晓松为何能成为音乐奇才吗?

  “因为我很小的时候,便跟着喜好音乐的母亲油印乐谱。”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习给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奋斗给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07

  潘石屹是个很阳光、乐观、善良的人,他说他的这一切,都来自于“父母的形象遗产”。

  “我爸爸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受了很多折磨挨了很多整,但他永远是乐观的。

  有一次,他穿着一个袖子的衬衫,到学校接我,手臂上都是血,我问他为什么衣服只有一个袖子,他说被‘民兵小分队’打了。

  但即使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他在带着我回家的路上还唱着歌。

  这件事给我特别大的震动,让我从小就学会了要积极乐观。

  还有一次,他们在造纸厂干活时,一个滑轮掉下来,砸断了一个农民的腿。所有人都吓得哭了起来,因为腿断了,得花很多钱去看。工厂里来了个人,说赶紧送医院。

  大家都说没钱,真的没钱。工厂的人说:那就写借条,借200块。我爸站起来,帮农民写了一个领条。工厂的人问:怎么把借条写成领条了。

  我爸说,你这200块钱,相当于我们全村一年的总收入,借了也还不起,所以只能写个领条。

  这件事给我的震动也特别大,让我从小就学会了做人要善良。”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为人处世。

  所以潘石屹也想把乐观、善良传给孩子:

  “我坚信父母的形象问题,

  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为父母的形象,

  不仅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道大门,

  也是长存于孩子一生记忆中的宝贵财富。”

  08

  1962年,钱锺书和杨绛,带着女儿钱媛去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杨绛赫然发现:女儿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吃客的言谈举止。

  杨绛觉得奇怪:“你老盯着别人干嘛?”

  钱媛说:“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吵架……那家孩子的父母在拌嘴……

  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因为她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从而拥有了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然后就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

  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您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

  在父母恩爱中长大的钱媛,便学会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一个家庭,她虽然一生很是坎坷,但在两段婚姻中却都是夫妻恩爱。

  特别是她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组建新家庭时,杨伟成的两个孩子都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本来最是叛逆,但钱媛却用自己的爱“征服”了他们。

  钱媛去世后,继女继子还撰文怀念她:“和母亲钱瑗一起生活的20多年,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心理学家诺费奥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父母不恩爱的人,其子女婚姻失败率是恩爱家庭的三倍,其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是恩爱家庭的五倍。

  “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诺费奥说。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彼此恩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恩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坚定不移的相信爱情,就算单身,也不会丧失对爱情的期待;就算分手,也不会失去爱一个人的能力。

  09

  作家晚情讲过一段记忆:

  小时候,父母带她去看电影时,都会好好的精心准备之番,妈妈会把她的头发全梳到后面,然后再编织成两个小辫,然后再给小辫扎上蝴蝶结,然后再戴上精美的玻璃发卡,然后一家人都换上好看的衣服,手拉手地走向电影院。

  这样的讲究,让晚情学会了如何生活。“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电影的名字。这种经历,锻造了我一生的审美情趣。”

  现在,晚情会经常买些花插在花瓶中,“即使它们明天就凋谢了,可这一刻的美丽仍然可以愉悦我的生命。

  我还会把礼物藏在家里,给老公和儿子一些惊喜。那是爸爸妈妈教会我的:即使再穷,再失败,也要学会偶尔脱离现实,去享受精神世界,享受与美有关的时光。”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给他灌输什么,而是他能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样的活法。

  是啊,真正的教育,不是牺牲所有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而是要努力过好我们自己的人生。

  你热爱生活,孩子也会过得诗意。

  你活得丰盈,孩子也会努力绽放。

  三流父母做保姆,一流父母做榜样。

  父母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爱生活。

  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来源:拾遗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