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父母纠正孩子“不讲礼貌”坏习惯的5种方法

2020-01-09 09:39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前不久,一位15岁的少年,因为环卫工人制止他乱扔纸屑,盛怒之下满口污言秽语,还对那位女清洁工拳打脚踢。

  此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市民纷纷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慨。孩子如此蛮横,的确让人痛心疾首。在我们身边,这种不讲文明礼貌的横孩子的确不在少数。我们经常能听见一些孩子出口成“章"(脏),张口一个“妈的",闭口一个“我X”,而且凶神恶煞。魯迅先生当年所尖锐抨击过的"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连子孙,遍及两性”的“国骂”竟然在一些孩子的嘴里如同炒豆子一样噼啪乱跳,令大人们瞠目结舌。

  许多家长由于忽视了对孩子的个人修养教育,孩子说脏话便成了习惯。也许孩子口中飞出的污秽之语没有任何针对性,似乎也未给任何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但脏话毕竟刺耳,会破坏一个人的形象,同时也会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试想,谁会喜欢和一个不讲礼貌、满嘴脏话的孩子做好朋友?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其大义是说说话应注意言辞语气,避免粗俗和污秽。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说出来,效果则会大相径庭。与人交流,语气温和,语调平稳,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给孩子灌输常用的礼貌用语,

  比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您早、您好、再见等。

  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对那些不讲文明礼貌的人甚至会给予严厉的惩罚。在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比赛期间,德国著名球星艾芬伯格因为对观众做了下流的手势,被该队主教练福格茨当即开除,遣送回国。而在美国东部新泽西州的小镇拉瑞顿,其市议会通过反复研究,最后一致通过了一项法规,规定当地居民不得使用“粗暴、鄙俗、猥亵、下流”的不礼貌用语。如果谁违反了这条规定,便会收到传票,并可能被处以500美金的罚金和三个月的监禁。

  总之,礼貌和礼节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孟老师告诉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讲礼貌的人。

  (1)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礼貌言行

  如果孩子和长辈说话时没有使用敬语"您",家长便可勒令孩子说上几十遍,直到孩子说正确了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和长辈说话应该讲礼貌、有礼节。当家中来了客人,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客人告辞时,要求孩子把客人送到门口或电梯口。

  (2) 为孩子做好楷模

  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家长自己就不是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人,即使对孩子的管教特别严,苛求孩子的言行要有礼貌,效果肯定也是不明显的。孩子是在模仿家长的言行中长大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人,家长就应该成为孩子的楷模。

  (3) 讲清道理,少斥责

  孩子的自律性比较差,即或是那些乖孩子也会有不乖、不讲文明礼貌的时候。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脏话,或者行为粗鲁无礼时,一定不要仅仅是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而是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那样说话、做事。比如,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在饭桌上打饱嗝的时候,你不要只是大声呵斥他"太没有教养了",而是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太没有礼貌了,应该有意识地控制;实在控制不了,应该向大家说对不起”。

  (4) 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

  培养孩子讲文明、有礼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可能要求孩子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彬彬有礼。当你发现你的孩子不习惯用敬语时,便立即加以矫正,直到孩子养成了说敬语的好习惯为止。家长切不要把孩子的许多问题都集中起来,试图突击解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现一个问题就立即解决。

  (5) 明确对孩子说出家长的期望和要求

  家长应该和孩子多谈心,明确告诉孩子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告诉孩子哪些言行是文明礼貌的,哪些言行是粗魯无礼的。让孩子明白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和孩子外出的时候,当看见有人在大街上打架或吵架时,家长应该立即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是不文明礼貌的。当孩子在家里特别闹腾的时候,家长可能非常生气,仴一定要控制住情绪,尽量避免对孩子大叫大嚷,而是要语气平和地告诫孩子,“希望你保持安静,爸爸妈妈需要休息",或者说“你的动作应该轻一些,别影响楼下的叔叔阿姨休息”。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