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儿时不会玩 长大很“疯狂”

2019-08-14 08:58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真没意思!”这句话从4岁女儿文文嘴里一出,刘女士吓得一愣。原来,自从3岁上了幼儿园,文文的“业务”越来越繁忙:从周一到周五,白天上幼儿园,晚上在家练琴、学书法、画画;逢周末,她还要参加英语班、舞蹈班。现在的孩子吃得饱、穿得暖,但他们却不快乐,就是因为没时间玩,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童年不让玩,后果会咋样?近期,一次在线调查的结果显示: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针对小时候不能玩,而长大了会大玩特玩的这种调查结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讲师、心理学博士张信勇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本能表现,该玩不能玩,看似孩子是变乖了,其实孩子的这种天性只是压抑了,并没有消失。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家长通过教育让孩子形成了强大的超我(如“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出息”),暂时压抑了孩子想玩的欲望,一旦约束的环境消除了(离开了父母,进入大学),这些欲望会得到释放。因为童年某些阶段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人格的发展就会停滞,表现为虽然生理年龄已经成熟了,但心理年龄可能还停留在更小的年纪。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大了会出现“大玩特玩”的现象。

  另外,由于小时候不能玩,较少与小伙伴相处,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方面较差,可能长大后对人冷漠,缺少来自人际交往的快乐。不过这种说法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像有些人从小把精力投入到有兴趣的学习上,比如学习音乐、舞蹈、美术或科学,长大后并没有出现“反弹”;还有一些小孩,父母并没有过多限制他们玩,但他们就是不喜欢玩,长大也不会反弹。所以所谓“小时候不能玩长大后大玩特玩”,主要原因是由于孩子小时候的个性爱玩,而家长压抑了孩子的这些天性,因而在之后一旦有机会就会出现“反弹”。

  玩耍对孩子有积极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撰文《怎样做父母》,告诫父母要让孩子有游戏的时间,不要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欢两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还重要。他认为,小孩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新的体验,这也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如果家长重视孩子的游戏,让他们充分游戏并给予良好的指导,提供有利的游戏环境和材料,那么不仅使快乐伴随着幼儿的童年生活,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既然玩也是一种学问,那该怎样让孩子玩好呢?张信勇建议,首先玩的内容要充满欢乐,不管是参加“兴趣班”,还是让孩子与其他小伙伴打闹,孩子在其中一定要感受到快乐;其次,孩子要主动参与,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活动,比如钢琴、舞蹈、武术等等,一定要孩子有兴趣参与其中;第三,没有时间限制,玩就是随兴,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第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要为了学会什么而去玩,不然就丧失了游戏的本质,孩子会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学会一些东西;第五,不要在意输赢,一定要分出“胜负”的活动就不是游戏了;第六,玩的活动一定要有同伴的参与,孩子喜欢和孩子一起玩。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