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如何对待青春期逆反

2019-08-12 08:44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人人都有逆反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论是孩子针对父母、学生针对老师,还是丈夫针对妻子、下属针对领导,都有“你叫我往东,我偏往西”的对抗心理。只不过,逆反更多地出现在儿童与青少年身上。而成人因为理性使然,一般能够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要求,逆反心自然较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逆反心理是一种因情绪对抗而产生的在行为上与指令、要求、规则相左的倾向。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反对要求者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在认识层面他有意和你较劲,而是一种情绪上的不自控。

  既然逆反是一种情绪上的不自控,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问题,那么,处理孩子的逆反,首先就要分析清楚逆反情绪产生的原因,而不能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譬如你要孩子早点睡觉,孩子就是不听,你就要检查检查自己平时给孩子说话的语气,或者“换位”看一看,孩子到底为什么要对抗你的要求。我们常常看到父母指责自己的孩子“说话大声霸气,没礼貌”,但你看看父母怎么教育他的孩子的就会知道,孩子的“没礼貌”恰恰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因为在父母之间以及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父母本身就是“大声霸气”的坏榜样。

  大多数情况下,青春期孩子的逆反,主要是出于对父母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的不满。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概念得到明显发展,自我主导性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迫切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父母对待孩子,却习惯于继续沿用儿童期的“督促控制式”教育方式,推行“过程控制式”管理。在过度控制与干涉下,孩子的自我独立性得不到满足,并经常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这便是青春期孩子极端逆反的主要原因。

  如对于孩子的“乱花钱”行为,怎么办?这就隐含了一个对逆反心理的处理问题。许多父母的教育手段就是“严密控制”。他们看到自己上中学的孩子不会计划着用钱,常常一、两天就花掉了父母给的一个星期的零花钱。父母觉得这是个问题,于是改为每天给孩子几块钱。这样,钱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即使想乱开支也似乎不可能了。结果如何呢?——孩子不是没完没了地向父母或其它亲人“要钱”,就是在外面“借钱”,或者干脆“偷钱”。有的孩子也许不会有上述行为,但却学习不用功,或者在学校出点其他什么事情让父母操心,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这就是逆反所致,而逆反的心理根源就是对来自父母的控制教育的反抗。

  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孩子确定严格的经济开支标准,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钱。这一点应该从小学阶段抓起。譬如,要严格按照一个“约定的标准”(最好征求孩子的意见)向孩子一次性提供每月的零花钱和相应的生活费等等,由父母监督管理转变为孩子自主管理。作为父母,你需要做到的,不仅是要“按照标准给钱”而不是“按照你的心情给钱”,而且,当孩子乱开支造成“青黄不接”的时候,你不可以随意资助。即使允许孩子提前借支,也不能没有规矩。当然,当孩子有了特殊的良好表现时,你应该在标准金额之外,给予孩子额外的奖励。当孩子养成了有计划开支的好习惯,或者当孩子升入了高等学府,你可以将你为孩子“从小到大”积攒下来的“压岁钱”(数额一定不小),一并交给孩子管理。

  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情绪对抗的原因可能很多,每一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原因。唠唠叨叨或高压控制只会增加逆反,解除情绪对抗、修通亲子关系,才是应对青春期逆反的有效途径。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谈谈少男少女的初恋 4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