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2019-07-29 09:02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拔苗助长”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大部分家长又在做着“拔苗助长”的事情,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

  一对父母对双胞胎子女爱护备至,总希望孩子早日成才,小时候一个学提琴,一个学琵琶。他们节衣缩食,花钱买乐器,请家教。妈妈还认真学习起五线谱来,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辅导好一对儿女,每天淸晨.妈妈就要叫醒这一对儿女起床练琴。孩子们睡眼蒙昽,极不愿意,可妈妈硬逼者学。于是孩子叽叽嘎嘎地拉琴弹琵琶,奄无兴趣,

  当妈妈的为了促使他们发奋,许愿署假陪他们到北京姑姑家去玩。妈妈说到做到,署假果然带昔他们上北京,但要他们“游玩不忘练琴",把乐器带着。快快乐乐地玩了10天,得乘火车回上海了,棘手的事情发牛了。孩子说,只要把乐器带上就不上火车,要他们上火车,那就得把乐器扔在北京。这个“杀手锏”让人措手不及,最后只能把乐器留在北京,这就意味着孩子放弃了音乐。归来后,妈妈如生了场大病,,想不到自己一番苦心付之东流。

  这种想让子女早日成才的现象在现在的中国数不胜数,但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与中国家长的拔苗助长相比,外国人似乎更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

  美国内华达州一位三岁女孩伊迪丝的妈妈因为幼儿园教了

  “O”字母将该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像力。母亲认为伊迪丝在认识字母“O”之前,将其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的东西.而现在孩子失去了这种想像能力,显然幼儿园不适当的教育剪断了孩子的幻想翅膀,要求幼儿园赔偿1000万美元的精神损失费。法院竞然判这位妈妈胜诉。这个事情似乎可以解释美闺人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原因了。

  热衷于拔苗助长的相当部分父母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他们深受知识少的闲扰,把自己的缺陷希望在孩子身上弥补,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再加上社会对少数成功案例的炒作,以至于整个社会在一种盲从竞争近乎赌博的心理趋动下,拔苗助长愈演愈烈。

  拔苗助长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违背教育规律,违背人的成长规律,培养的必然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没有了个性,没有了幻想,没有了独立思考,没有了创新柄神和创造力。

  一是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

  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有作为。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还是普通人占多数。如果家长不顾客观因索,而一味地高要求、高投人,其结果可能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家长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二是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无限加压。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教育项目时还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也就是说不能跨越孩子在该年龄阶段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让“拔苗助长”再次成为笑话,解放家长,使孩子不用成天按成人的尺度度日如年;解放孩子,让他们在快乐和幸福中成长。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