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教孩子爱劳动还是钻钱眼

2019-07-25 08:50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国外很多孩子的零花钱来源于他们的劳动所得,从小就培养出极好的理财观念,这被家长们所熟知。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擦一次地板给3元、洗一次碗给2元……”的“家务劳动协议”的教育方式悄然进入济南的家庭。长此以往,是教孩子爱劳动还是钻钱眼呢?

  “家务协议”

  教育方式引争论

  云云从小学1年级开始每周从父母手中领5元零花钱。有次同学过生日时,云云看中了一款新玩具,可是零花钱已花光,跟妈妈要钱又被拒绝。于是她想到班里有些同学靠帮父母干家务活赚零花钱的事,主动提出“打家务工”。没到半个月,云云就买到了相中的玩具。据介绍,孩子通过做家务赚取零花钱的现象已经逐渐普遍起来。云云的妈妈说,自此以后,她不再给给云云零花钱,而是通过设定若干家务活,每完成一项就可以挣得相应的“工资”。

  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有的家长不以为然。家住开元山庄的李女士认为,长期下去就会使孩子养成只要付出一点劳动就要求回报的心理,不利于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奉献观,最后只能“钻钱眼儿”里,不利孩子长远的教育。

  要给孩子感恩之心

  在泉城路某外企工作的张小姐认为,不应该和孩子签定所谓的“劳动协议”。她说:“我想让女儿体会劳动养活自己的道理,把每天要求女儿做的家务和学习等项目标上不同的价格。女儿还小,每项‘劳动’所得显得‘数额巨大’,一天能挣几十元。女儿很高兴:‘我多能干呀,我的学费、伙食费都是自己挣的。’有时忘了铺床、没按规定时间弹琴,被扣了钱,女儿也挺想得开的:‘扣就扣吧。’我这才感觉不对头。尽管出发点挺好,但实际上是混淆了一些基本概念。如钱是劳动换来的,但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赚钱,孩子的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学习等,和能产生价值的社会劳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应让孩子懂得自己还没有能力养活动自己,还应该明白‘爸爸妈妈养育我是不容易的’,从而产生感恩之情,进而了解父母的辛苦,并通过分担家务、约束购物欲望、努力学习等行动来报答父母。”

  教育手段应更多样

  在泺文路某小学门口接孩子的刘先生认为,现在的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既不能回避也不能忌讳金钱的问题。如果家长们拒不承认中小学生也要面对金钱的事实,怎么能让孩子长大后面对很复杂的问题?

  对此,山东英才银座幼教集团总园园长赵春梅认为,父母用这种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不是家庭的雇员,这样做混淆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可能会给孩子造成错误的意识:将来不被付钱的劳动就不做。赵春梅建议,培养孩子的途径有很多,可以让孩子在假期中当一周的家,掌握家庭的收入情况和消费能力,体验怎么当家。也可以带着孩子参加到“货比三家”的购物过程中,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她提醒,对孩子的教育要注重原则和导向,不能只讲求表面效果。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