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你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怕什么吗?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导读:认为,孩子的0~7岁属于印记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思想象一张白纸,他们会毫无保留的接受父母向他们表达的所有“事实”。这个阶段,由于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有点惧怕,孩子会有害怕的事物.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的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七种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孩子究竟在怕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到恐惧的时候。这是有原因的:大脑中某一部分履行着内部警报的职能。该部分位于大脑中部,呈杏仁状。当察觉到危险时,杏仁核会飞快地搏动。在孩子知道发生什么事之前,身体已经先作出反应:血液中的紧张荷尔蒙含量上升。孩子就会立刻停止刚才的动作。他的大脑变得非常活跃,肌肉张力增强,脉搏跳动加快。孩子准备好去呼救、战斗、逃跑或 退却。直到这时意识上才会感知到该刺激。大脑会根据先前的经验对环境作出评估。只有收到安全信号,杏仁核才会平静下来,反之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杏仁核不会忘记任何事情。如果杏仁核受到极其强烈的刺激,变得异常活跃的话,它甚至能支配大脑。
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恐惧有时会妨碍孩子做自己喜欢或重要的事,或者令孩子在并不存在危险的环境里陷入恐慌。这些孩子的“警报系统”过于敏感,会对完全无害的外界刺 激发出错误的警报。大脑没有更正这一假警报,接收了“危险!”的信息,于是恐惧加剧。小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时候的警报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镇静地对待孩子的恐惧,这一点父母做得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般可以自己找到应对的方法。当恐惧变成一种束缚和禁锢时,孩子则需要接受相应的帮助和辅导。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下一篇:潮妈潮爸,警惕孩子成为你的翻版!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