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亲子心理

“我不想死!”——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

2019-07-16 09:05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女儿最近饭吃得越来越少,今天中午吃了一口就说吃饱了,要下去玩。相信孩子不爱吃饭很多的家长都有碰到过,到底是孩子胃口不好呢,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呢?我决定问个明白,因为我相信的假设前提: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

  于是我问女儿:“你不想吃了吗?”

  “是,我吃饱了。”女儿回答道。

  “吃那么少,会长不大的,亲爱的。”

  “我就是不想长大。”女儿倔强地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反常的回答。

  “长大有什么不好的呢?”我继续问,我没有问“为什么?”因为直接问为什么,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可能不如问她不想做某事情的坏处是什么,这样对于她来说,更容易回答。

  “长大了就容易老了。”

  “老了又怎么样呢?”我继续往下追问。

  “老了就会死的。”

  “我不想死!”女儿补充道。

  “死了又会怎么样呢?”也许一般人听到“死”字,会感觉不吉利,会阻止孩子,甚至说孩子“胡说八道”,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想了解在孩子心中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所以我仍然穷追不舍。

  “死了,死了就看不到爸爸妈妈了!”

  听到女儿这句话,我不禁心头涌出一份感动。真的没有想到,在女儿不吃饭的背后,竟然缠着这么深的一份动机,藏着这么深的一份善,一份爱!

  我把孩子叫到身边,把她紧紧地搂着怀里。我贴着孩子的耳边,轻轻地告诉她:“亲爱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死,但是爸爸妈妈的心你的心永远在一起,爸爸妈妈永远都爱着宝宝。”

  然后,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为了我们活得更久,更健康,我们就要多吃饭,吃好饭,知道吗?”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透过与女儿的互动,我再一次领略到“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这条假设前提的威力。

  不吃饭的行为,不是饭菜味道不好,不是口味不好,也不是孩子贪玩和调皮,只是因为孩子把“吃饭”和“长大”联系在一起,把“长大”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于是“吃饭”就和“死亡”联系在了一起,“不吃饭”就等于可以抗拒“死亡”,“不吃饭”行为背后的动机却是“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表面上听起来是害怕,是恐惧,可是在更深层却是“爱”!

  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可爱呀!只不过,孩子对爱的呼唤,需要我们父母用心去听,用慧眼去看。

  即便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表面上是多么的不可理解,多么的不合乎逻辑,都要相信在它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正面的动机。这就需要我们在沟通的时候,给予孩子多一份的尊重,多一份的耐心,多一份的好奇,少一点先入为主,少一点主观判断,少一点父母权威,带着尊重心、耐心和好奇心,还有平等心,去与孩子沟通,你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误解,收获一份美妙的亲子关系。

  我们都在无绪的去咨询,去问别人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我们不妨可以试试去提升自己的知识修为,与其面对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华夏思源心理网,陪你走向轻松愉悦的好伙伴!《《点击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