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家庭矛盾

这6个致命心态正在毁掉你的婚姻!

2019-04-19 09:22华夏思源心理网编辑:华夏思源人气:


》》测试:你的心理治疗天赋有多高??《《

  我们都希望如果决定走进婚姻,那么就希望是一辈子。可是能走一辈子的婚姻都不是那么的容易,这就需要双方的努力去经营两个人的婚姻。有时候婚姻是可以走得更远更久的,但恰恰是因为一些不好的心态而导致婚姻破裂。

  1、坚持“我是对的”

  有些人是属于比较固执的,若进入婚姻之后还不愿放弃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接受一些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看法,是很难和别人一起经营好婚姻的。我是对的”是对婚姻关系最具有杀伤力的心理模式,但这是打开婚姻致命伤之门的钥匙。这一关过不了是看不到自己的其它任何问题的。

  要想经营好夫妻关系的话,伴侣双方都必须要脱离开他们的原生家庭。假如有一方坚持:“我的家庭很好,为何你不按照我家的方式来生活?”“我们家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这在夫妻关系中就是毒药。

  (这6个致命心态正在毁掉你的婚姻!)

  当两个人结婚也是跟伴侣的家庭结婚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去敬重、爱自己选择的伴侣。只有这样的婚姻才可能走到最后。

  针对这个“我是对的”致命伤,时刻要记得: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对错与有效果比起来,我们明白其中的孰轻孰重。

  “你有你的想法和方式,我有我的想法和方式,你不同意我,我也不同意你。我们可以一起探索彼此都赞同的方式,而不必争执谁对谁错”。

  夫妻之间可以很不同,但是依然可以很相爱。

  2、“托付”心态

  托付心态是对婚姻关系最有杀伤力的心理模式之一。“托付”就是把照顾自己甚至原生家庭的责任交给另一个人。托付的一方常常因为心理而完全停顿下来,再没有成长提升,当有一天忽然幡然醒悟过来,明白事情的严重时双方的差距已经望尘莫及了。

  有托付心态的一方对伴侣有过度依赖的情况,这样的关系并不是成熟理性的关系,这种过度的依赖性更接近于亲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成熟的成人之间的关系。一方对自己的伴侣过度负责甚至愿意去承担伴侣整个原生家庭的负担,这种做法会阻碍一段关系的成长。

  正确的心态是:双方都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而两个负责任的成熟理性的成年人在一起,两个人可以相互支持、相互滋养、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从而出现一些独自一人不能获取的成功和喜悦。

  3、不愿分享“内心感觉”

  在婚姻关系中一个人的情绪常导致争吵或使得两个人的关系疏离,更危险的是一些夫妻有“不把情绪带回家”的协议。我们应该在有情绪时对伴侣坦白说出。很多人认为不说出坏情绪是为了不使伴侣担心,事实上不说出来会让另一半更加担心。并且传达给对方一个信息:我的心已不再与你紧贴在一起。把情绪说出来与情绪发泄在伴侣身上是两码事。

  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情绪并且与人讨论自己的状况是思想成熟的表现。学习情绪管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用不伤害伴侣的方式表达出来。

  4、维持“表面的和谐”

  我们是追求和平与和谐的中华民族。在重视与追求和谐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错误地认为无论什么情况,不忍让是不应该的,会不顾一切地维持表面的和谐。

  而过度的忍让会造成情绪的积压,若是为了老人、小孩或其他的原因,两个人艰难地维持这样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关系,最终会造成累积的负面情绪一次性爆发,不仅关系会受到破坏甚至破裂,伴侣双方的身心也会因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两个人在缔结关系的最初便该约定好矛盾解决的机制。这个机制应该让两个人平静地说出自己不能接受对方的哪些语言和行为,并且商量如何和平地解决。

  5、不会“处理冲突”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要谦逊忍让,却没有被教导怎么去面对和解决冲突。很多夫妻吵架之后就是冷战,这是非常不利于经营婚姻。因为冷战唯一的发展方向是让夫妻关系更疏远。

  有些夫妻一方情绪冷却后想修补受伤的关系,用一种“失忆症”式的态度主动和对方和解,就此让两人的风波成为过去。但是冲突造成的情绪在心底依然还有痕迹,如果积累得太多就会在某一天爆发出来。

  在很多夫妻中,有些人用一种类似“原谅”、“宽恕”的态度处理争吵。其实这样的态度可能对关系有更大的害。因为“原谅”和“宽恕”是把自己放在比对方更优越的道德位置上,没有去真正尊重到伴侣的人格和尊严。

  6 、“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就是一个人完全不为自己生命中的事情负责,只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婚姻生活中如果有什么ta该做但是伴侣做不到的,ta就会说:“都是伴侣害我变成这样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只要我们在抱怨,不管是口头上抱怨或心理上沉默地抗议,多多少少都是受害者心态在作怪。假如觉得婚姻中的冲突都是对方来故意找麻烦的,“每次都被ta欺侮或是陷害”,这就说明我们有比较严重的受害者心态。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思源心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思源心理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华夏思源心理网,http://cms.siyuanre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女人的安全感源自何处

女人的安全感源自何处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